详情

常州市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常州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2-02-24

 

一、发展背景

(一) “十三五”事业回顾

(二) “十四五”形势简析

二、发展指导原则

(一) 愿景使命

(二) 指导思想

(三) 编制过程

三、总体发展思路

四、建立独特多元的资源保障体系,促进知识转化利用

(一) 打造纸电一体馆藏

(二) 完善数字特色馆藏

(三) 推动古籍保护利用

五、升级以用户为中心的专业服务,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一) 引领本地阅读推广,打造专业活动体系

(二) 做好智库建设服务,助力城市智慧发展

(三) 加强社会教育支持,提升市民信息素养

六、打造智慧共享的服务体系,促进馆内馆外服务一体、线上线下联动发展

(一) 拓展阵地服务功能

(二) 打造云端交流中心

(三) 延伸公共服务体系

七、优化以人为本的现代治理体系,以管理创新促进服务创新

(一) 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二) 深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八、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文化名片,提升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 形成媒体传播矩阵

(二) 搭乘融合发展快车

(三) 打造国际文化客厅

九、 完善事业保障

(一)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治保障。

(二) 完善项目管理,提升经费效用。

(三) 统筹安全发展,加强安全保障。

(四) 引入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效能

 

 


一、发展背景

(一)“十三五”事业回顾

“十三五”时期,在市文广旅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常州市图书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打造高质量城市文化大客厅、公共服务主阵地为目标,全面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创造了常图历史的新纪录,成功跻身江苏省一流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行列。

1重点项目质效并举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任务圆满完成。2016年5月,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集中评审会议在京召开,常州电视图书馆项目成功通过专家评委的验收,正式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称号。武进区馆、天宁区馆、新北区馆、钟楼区馆相继完成建设开发任务,并实现与常州市馆通借通还,在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检查验收中得到满分。2020年,随着常州市图书馆新馆开放运营,常州市已实现1个中心馆、7个区级总馆、61个镇(街道)分馆、997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组成的,覆盖城乡、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作为名人主题分馆,周有光图书馆还获得常州市委统战部颁发的“常州市爱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称号。

一级馆评估顺利通过。四年一度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是国家综合评价公共图书馆事业、分析每个公共图书馆的工作状况、促进图书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途径。2017年,依照“以评促用、以评促管、以评促效”的宗旨,在全面总结过去四年工作的基础上,常州市图书馆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与辖市区馆一起以高分通过一级馆评估,并以此为新的起点,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

新馆华丽绽放。作为民生实事重点项目,图书馆新馆建设一直以来备受瞩目。2020年,常州市图书馆克服疫情影响,顺利完成馆舍搬迁及新馆开放任务。新馆以读者体验为中心,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集江南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现代高科技手段应用为一体的公益型共享式学习空间。2020年6月至12月共接待读者72万人,单日最高接待突破一万人,新增办证读者7.5万人、新增微信公众号粉丝10万人、官网访问52万人次,读者接待量、微信号公众影响力位居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第一,荣获常州市“先进党支部”、市“脱贫攻坚”集体记功单位、市“拥军模范”单位称号;获评为江苏省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常州市党员实境课堂、常州中小学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常州市青年文明号等。

阅读推广亮点纷呈。2017年6月,常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常州市图书馆作为推广全民阅读的主阵地,通过组织开展阅读推广系列活动,着力打造阅读活动品牌,大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积极参与“文化100”、“文化点亮生活”、“书香常州·幸福阅读”等文化惠民行动,紧抓“4.23世界读书日”、“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等契机,年均举办200场阅读推广及社会教育活动,培育了“七彩姐姐故事会”、“带你走进图书馆”、“常图之春”读书节、“秋白读书会”等阅读品牌。其中,“带你走进图书馆”在2018年第一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征集推广活动中获得了优秀奖;“秋白读书会”在2020年疫情期间充分发挥了线上服务的优势,获得常州市“同心抗疫”十佳服务品牌称号。

2、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显。

馆藏发展再上台阶。依托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常州市图书馆于“十三五”期间构建了多层次的、具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在文献的选购上,注重学科结构和层次结构的合理组配;在采购的数量上,注重读者需求和典藏空间。尤其是与常州市新华书店联合推出的“你选书,我买单”便民服务,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推动了全市阅读力的提升,还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截至2020年底,馆藏书刊总量突破180万册,形成了纸质文献、声像文献、电子文献以及网上虚拟馆藏信息共存的文献体系。

智慧化服务突飞猛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衡量当今图书馆智慧化水平重要标尺。常州市图书馆顶层设计常州地区总分馆集群的技术方案,采用业内领先的虚拟化技术方案,打造常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大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用户管理平台,实现集群自动化监控。2020年,新馆推出新的业务系统,涵盖大数据智慧墙、积分管理平台、客流系统、预约系统、读者行为分析系统智慧大脑可视化等十多个技术板块,全部成功上线;从技术上打通网站、微官网与微信公众号三个平台信息互联,最大限度便捷读者,把各种服务功能移植到移动端。常州市图书馆成功通过评审验收,成为全省首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达到二级的图书馆,信息化水平和数字资源建设能力在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中跃居领先地位。

秋白书苑“引爆”热潮。秋白书苑作为常州文化的一个新空间、新地标,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性发展,弘扬红色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人心、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化更贴近、让文化更多样、让文化更鲜活。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常图深挖城市文化底蕴,全市范围内布点建设“秋白书苑”。截至2020年底,共完成十五家秋白书苑的建设任务,新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纷纷整版宣传,成功地在全国打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常州品牌。

书香党建突破提升。根据《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共同建设书香社会的要求,常州市图书馆制定书香支部创建规划,明确书香支部的建设内涵,全体党员积极投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充分利用各宣传阵地推出党员荐书、党员领读、红色阅读等专题活动,发挥图书馆指导阅读的职能。2019年,常州市图书馆向全市发出成立书香党建联盟倡议,首批签约了常州市政协第二党支部、市检察院第二党支部、市发改委第四党支部、市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市妇联红溪幼儿园党支部党支部等1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并不断发展壮大至32家成员单位,联盟影响力不断提升。“书香党建联盟”成为常州市图书馆联系社会各界的一个平台,“书香”会友,“书香”润企、“书香”润教、“书香”润文理念在社会各界深入人心,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重要助力。2020年,被常州市机关党委授予“党员实境课堂”、“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法人治理结构成功搭建。为贯彻落实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七部委《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作为省级试点单位,常州市图书馆积极推进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2019年12月,常州市图书馆理事会正式成立。为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常州市图书馆第一届理事会吸纳了政府部门代表、图书馆界代表、教育界代表及社会公众代表为理事,共同参与图书馆决策,以实现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目标。常州市图书馆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常州市图书馆章程》,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定期举行理事会会议,对图书馆年度工作报告、重大项目等进行了商议,并对图书馆新馆建设及运营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十四五”环境扫描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擘画之年,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已经进入法制化标准化的快车道;全域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常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常州市图书馆打造成城市文化客厅,为常图实现跨界合作、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迭代驱动,各类智慧化服务场景有序推进并应用着陆,为图书馆推进社会角色的多维拓展、优化用户阅读体验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给图书馆安全发展带来了新考验,阅读生态变革对传统服务范式提出了新挑战,多分馆建设运行也对管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常州市图书馆将紧抓时代机遇、立足本馆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围绕资源、服务、管理和空间等要素进行创新,实现有机体的再一次突破和新生。

 

二、发展指导原则

(一) 愿景使命

传播人类文明、延续城市文脉;

推进全民阅读、共享知识创新;

信息互联互通、服务智慧智能;

(二)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认真落实《“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常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紧抓常州文化强市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文旅中轴崛起重要机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创新,团结带领全体馆员建成智慧化、人性化、本土化、国际化的现代图书馆,引领带动地区图书馆事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常州建设成为“文化繁荣、旅游旺盛”的长三角文旅中轴城市提供坚实保障。

(三) 编制过程

2020年,常州市图书馆启动“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成立由馆领导牵头、全馆各部门负责人、图书馆学专家和读者代表共同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组。通过“十三五”工作评估、对标分析和用户调研完成发展现状研究,通过城市发展环境、文化发展环境和行业发展环境扫描完成发展图景描绘。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结合全民阅读、信息保障、文化传承和教育支持等愿景使命,经专业分析、经验借鉴和充分讨论,草拟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初稿。再经过多轮意见征集、咨询和修改完善,最后经常州市图书馆理事会审议通过。

 

三、总体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常州市图书馆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知识保存、知识传播和知识创造三个方面,着力推进引领型、示范型项目建设,打造与常州市“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文旅中轴”定位相匹配的智慧型城市中心图书馆,成为社会大众知识殿堂、公共文化服务标杆、城市精神文化高地。

本规划确立了常州市图书馆“十四五”期间的愿景使命、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及主要任务;根据面向未来的目标导向和面向读者的需求导向,提出从现状到目标的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期望为常州市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起到提纲挈领的功用。

 

四、建立独特多元的资源保障体系,促进知识转化利用

以保护和开发并举,打造立足本土、面向未来的馆藏资源体系,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一) 优化馆藏资源配置。

以读者利用为导向,合理配置纸电、中外文献资源配比,推动纸电同步采购,通过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立体化阅读。借助智能化采购系统,持续升级“你选书,我买单”、“常图云借”等平台,进一步提升文献资源采访针对性和精准性。继续扩大“部门带量采购”试点范围,加快建立常州市公共图书馆资源联采联建机制、资源统一发现平台,优化采购经费使用效率、提高资源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全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二) 完善数字特色馆藏。

以持续丰富地方文献馆藏资源为基础,结合本馆的资源优势、人文研究优势和技术优势,深度对接长三角地区各类图书馆、档案馆,收集整理各类包含常州元素的文献资源,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共同搭建全民参与、行业联动的地方文献共建共享模式。从“常州人”“常州文旅”“常州作品”三个维度,积极推进数字特藏建设与服务,自主完成《中吴遗韵》《名宅名园》系列专题片、《常州日报》《常州文库》等常州地方历史文化数据库内容建设和平台展示,形成以实体文献为基础、数字资源为宣传推广途径的多元化、多载体馆藏结构。

(三) 推动古籍保护利用。

以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培训为依托,加强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咸淳毗陵志》《三国志》、《晋书》、《毗陵人品记》等一批古籍影印出版和数字化,配合南京图书馆完成“中华古籍总目·江苏卷出版”;改进古籍阅览服务,以古籍创意产品开发、展览、讲座为依托,揭示古籍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发挥古籍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五、升级以用户为中心的专业服务,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推动公共图书馆实现以资源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升级,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一) 引领本地阅读推广,打造专业活动体系。

以本地阅读推广引领者、全民阅读主阵地为目标,统筹设计阅读推广活动体系,大力提升阅读推广专业能力,专注打造阅读活动品牌集群。采用分级、分众、分层、分类、分时、分地阅读等方式,依托“一室一品”“文化赋教”等服务项目,重点围绕数字阅读、家庭阅读、未成年人阅读、行走阅读等内容设计,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图书馆活动联动共享,形成覆盖全民、结构合理、层次丰富、主题多样的阅读活动体系,建设“书香城市”。深化社会力量参与,增进与民间阅读机构、文化团体等合作,共同培育一批领读者、阅读推广人和阅读社群,推动阅读推广活动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建立阅读活动成效评估机制,将全民阅读推广专业化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 做好智库建设服务,助力城市智慧发展

聚焦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加强与长三角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联盟、本地专业智库间的合作与交流,掌握智库课题研究动态和资源需求,围绕本馆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进行多样化开发,深度挖掘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的资料、数据、思想和观点,打造读者咨询知识库和案例库,提升参考咨询服务精准化程度,将图书馆建设成为新型智库、城市发展的重要外脑。

(三) 加强社会教育支持,提升市民信息素养

为弥合群体间数字鸿沟、信息鸿沟,依托本馆“公益培训”体系和“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平台,凝聚社会优质资源,持续推进“常图智慧课堂”多元化课程,通过开展馆校合作、“银龄服务”等一系列特色项目,持续提升市民信息素养、法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等。

 

六、打造智慧共享的服务体系,促进馆内馆外服务一体、线上线下联动发展

在持续推进数据化、平台化、移动化基础上,推动多重服务空间、服务功能、服务方式的交叉融合,构建互联互通的图书馆服务生态。

(一) 拓展阵地服务功能

通过问卷调查、读者访谈细分读者需求,对空间利用进行功能调整和升级改造,融入常州历史与文化元素,更新数字设备、引入智能化基础设施,进一步丰富阅读场景,为用户带来沉浸式阅读新体验。除阅读分享外,继续开展大师课、公益音乐会、艺术沙龙、手工艺作坊等各类体验式、互动式文艺活动,从“藏”“借”“阅”的传统图书馆拓展为舒适、便捷、促进思考和交流的现代空间,促进知识的全方位浸透和流动。

(二) 打造云端交流中心

适应知识交流从单向传播到社交化传播的变化,构建涵盖微博、微信、抖音、小程序的多维度新媒体融合矩阵,打造“‘三微一端+ QQ群’—图书馆”虚拟空间服务体系。整合移动服务、数字阅读、线上活动,持续推出形式多样的云阅读、云打卡、云分享活动,让用户通过电脑端、移动端等渠道,可以一站式享受信息资讯、文化活动、场馆预订、文化课堂等线上服务,满足“数字原住民”圈层的阅读需求。

(三) 延伸公共服务体系

以社保卡加载文旅功能为基础,以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和省智慧文旅平台为依托,全力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在图书馆的应用,实现全省范围文化体验方面的同城待遇。统筹推进总分馆一体化建设,优化全市“秋白书苑”、“秋白微书房”网点布局,依托总分馆体系、物流系统和全市统一数据平台,推动智慧化资源、技术和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造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网络和基层文化服务菜单,不断促进全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互补、活动联动共享。积极发挥中心馆作用,贯彻落实《秋白书苑绩效考核标准》,推动制订全市统一的、更高起点的服务规范、书目质量控制规范、业务统计数据规范,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深度标准化、均等化。

 

七、优化以人为本的现代治理体系,以管理创新促进服务创新

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以管理运营专业化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推进图书馆职业化队伍建设。

(一) 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以保障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数量、质量与稳定性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十四五”期间,重点引进数字化建设、情报研究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现有人才结构;在事业编制基础上探索多元化用人模式,丰富人员类型,深化社会合作,开发志愿服务资源与潜能;发挥好图书馆学会等平台作用,构建涵盖业务培训、馆员交流、科研支持等内容的分级分类培养体系;以组织文化建设为重点,完善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丰富馆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馆员创造力和凝聚力。

 (二) 深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在当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配备方式,将党组成员引入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图书馆对意识形态职能的坚守。明确并落实政府部门、理事会、图书馆的权责关系,建立三方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强人事体制、财务体制、管理体制的配套衔接,强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自主权,进一步发挥理事会平衡权利、民主决策和有效监督的功能。

 

八、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文化名片,提升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

通过资源建设、空间改造、服务提升、管理创新,擦亮城市文化名片,紧跟全媒体时代风向,全方位多渠道推介图书馆服务。

(一) 布局媒体传播矩阵

构建新媒体运营矩阵,从图书馆服务、资源、馆员等维度切入,运用信息推送、信息共享和议题设置等手段,培养潜在用户的“图书馆意识”;通过多元化阅读渠道创新品牌传播路径,围绕“研学赋教”“文化润企”等重点品牌整体策划、合力推动、专业运营,针对用户差异性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用户粘性。 

(二) 搭乘融合发展快车

“双减”教育背景下,持续推进讲座展览、文献服务等进学校、进社区、进公共场所;搭乘文旅融合发展快车,主动拥抱创意市集、街区展览和旅游景点,开展流动服务;积极探索“图书馆+景区”、“图书馆+民宿”等文旅融合新模式,挖掘馆藏资源价值,通过空间资源渗透、文化元素叠加、活动方式拓展等路径让更多的“图书馆”被看见,推动图书馆品牌真正“走出去”。

(三) 打造国际文化客厅

主动融入常州市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友城会客厅”为平台,借力“一带一路”“友城交流”等合作机制,打造友城图书馆论坛,开展国际业务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新时代图书馆的使命与担当;在秋白书苑建设运营中,增加国际元素,联合中外文化交流双语枢纽、境外友人组织等,共同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日、城市主题日等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外交功能,打造国际人文交流中心。

 

九、 完善事业保障

(一)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治保障。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传播党的先进文化。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位,提高党员及全体馆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托图书馆资源和阵地,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以“书香党建联盟”为抓手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和书香城市建设。

(二) 完善项目管理,提升经费效用

保证本级财政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实行全程预算管理。逐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量化的动态的评估指标,加强项目进展资金监管和计划执行情况的审核,保障资金使用的可溯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力争在“十四五”末,建成一批关系全局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推进“我爱我家”绿色环保行动,降低行政办公和服务成本,改进重点能耗设备的运行管理,实现智能化高效能管理。

(三) 统筹安全发展,加强安全保障。

继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消防、安保、数据及网络安全等安全保障措施,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组织开展安全课程培训和人才建设,提升员工安全生产思想认识和防护技能,切实加强全馆安全防护。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完善应急预案,举行应急演练,储备应急物资。

(四) 引入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效能

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量参与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加大行业组织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文化组织、图书馆学会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服务供给和评价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继续发展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与政府购买服务的优势互补、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