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常州之最(一五六)

来源:常州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8-05-08

最大的城隍庙---在常州大庙弄内,有一座飞檐峭壁、古色古香的建筑,是常州一府八县的城隍庙,即常州府城隍庙,也称郡庙,相传府城隍是汉纪信。该庙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至公元983年),南宋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孝宗赐额“嘉应侯”;元代重修2次;明太祖下诏去封号,塑神主像,题“常州府城隍之神”。明正得至万历年间,知府王教、施观民先后重修;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知府谭桂将民房所占地基归还府城隍庙,并建起正楼、寝楼;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修有司斋宿公署;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被大火烧毁,8年后在原地重建;最后一次修于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

庙里原有十八司殿、雷祖殿、火神殿、龙王殿、三茅殿、检察司殿等。庙仪门上,均有秦叔宝、尉池恭的雕塑形象,门前有石狮,仪门内有戏台,寝殿、橱箱、妆台等。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都有喜娘去庙为城隍整理床铺一次。据说常州府城隍神诞辰为夏历5月28日。明时,凡有司履任必斋宿祭告,去职时也须辞行。遇有灾情则供祀之。旧时遇久旱不雨,常将城隍抬出“行会”或暴晒以求雨。大庙弄、庙西巷、庙直街、庙沿河均以此庙而得名。由于地处城中最繁华的地带,一直是星象占卜等三教九流的聚集场所。1912年春节,军政分府的赵乐群率兵将各庙神像打毁。1927年3月,北伐军攻占常州后,一度进驻城隍庙,废了庙内的神像,拆掉戏楼,改建为中山纪念堂,周围庭院成为游憩场所。

历史最悠久的祠堂---溧阳南渡镇的贞女祠,相传为春秋时期伍子胥所建,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常州地区最古老的祠堂。

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杀害了大臣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奢的小儿子伍员(字子胥)连夜出逃,楚王随即派兵追杀。伍子胥逃到溧阳上吴村濑水边时,腹中饥饿难耐,看到河边有位女子在浣纱,就向她讨吃的。因为家中没有剩饭,这位女子就将浆纱用的面糊给伍子胥吃。伍子胥接过面糊,喝得一干二净。吃完后,伍子胥再三嘱咐她不要向别人讲他到过这里,以免让追兵知道他的去向。女子为了让伍子胥放心,在伍子胥走不多远后,就抱起一块石头投河自尽了。后人并不知道女子的名字,只知道她是史家的人,就尊称她为史贞女。史贞女的尸体慢慢地飘到上游3里处得木杓兜村,被村民捞起安葬。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上了大将军,率军打败楚国,将楚平王的尸体从墓中挖出鞭打,以报父兄之仇。在返回吴国途中,他特意到上吴村去看史贞女,得知史贞女已为他投河自尽,悲痛万分,就在她投河之处投了许多瓜子金片并建祠,在上吴村建祠,在木杓兜村修墓,墓旁亦建祠。溧阳市西南部与安徽广德县交界处有座伍员山,也是因为伍子胥在逃离楚国时路经此处而得名,山上原有一座伍相祠。

史贞女舍身救伍子胥的故事感人至深,因而代代相传。唐天宝年间,溧阳县令郑晏特邀到溧阳游览的李白撰写《溧阳濑水贞女碑铭并序》,由李白族叔、著名书法家李阳冰书写,刻石立碑于伍子胥投金处。现在,这块史贞义女碑保存在宜兴市文化馆的碑亭中。

 

 

 

供稿:古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