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2010年第2期

来源:常州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0-08-19

卷首语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

暨第十二次科学讨论会胜利召开

  2010年6月18日上午,常州市图书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暨第十二次科学讨论会在新落成的江苏师范学院图书馆隆重召开,来自全市各系统的图书馆学会会员代表及获奖论文作者130多人参加了会议,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吴林、常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徐进、常州市社会科学哲学联合会副主席周晓东等领导应邀出席了庆典。

  大会由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黄琳主持,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沈永祥致欢迎词,吴林秘书长、徐进副局长先后讲话对常州市图书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表示祝贺。学会理事长吴建军作了题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促进我市图书馆事业和谐发展》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与总结了30年来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在组织建设、学术研究、学会活动、人才培养以及编辑出版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他表示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带领全市图书馆界同仁共同探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挑战、新热点,并进一步促进行业内、系统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并将努力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倡导全民阅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常州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接下来,大会表彰了二十四位学会优秀会员,并为他们颁奖。

  紧接着学会又召开了“第十二次科学讨论会”, 由市学会副理事长熊太纯作论文综述,22位论文作者分获一、二、三等奖,大会向他们颁发了获奖证书。

  最后,市社科联副主席周晓东作总结性发言,他对学会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学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下午,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为参会会员作了题为《从“图书馆文化”到“文化图书馆”》的专题讲座。

学会工作报告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促进常州市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 吴建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志们:

  上午好!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今天,是常州市图书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回顾学会30年来的辉煌历程,共同感受图书馆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共同探讨新形势新任务下学会面临的新要求。在这欢庆的时刻,首先请允许我谨代表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向出席今天庆典的各位领导和来宾,向历年来关心和支持学会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学会全体会员和图书馆界的各位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三十年前的1980年1月22日,常州市图书馆学会的前身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常州市分会成立了;1981年4月3日经市科协批准更名为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同年,成立了常州市图书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时至今日,主持工作的已经是第七届理事会。常州市图书馆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市图书馆界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

  三十年风雨兼程,常州市图书馆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向前。三十年来,图书馆在基础建设、工作模式、服务方式、服务理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完成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图书馆逐步实现管理办公自动化、服务功能现代化、信息典藏数字化、知识传播网络化、服务手段、服务内容多样化的现代化图书馆格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兴建了一批现代化水平高、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新图书馆,同时,各级政府对公共、高校图书馆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三十年是图书馆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跨越式发展的三十年。

  三十年来,市图书馆学会在常州市文化局、常州市社科联、常州市民政局的领导下,在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的指导下,在挂靠单位常州市图书馆的支持下,在历届理事会、各位理事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学会创办宗旨,结合常州地区的图书馆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会员人数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现学会共有市学会会员近300名,其中省会员106名,全国会员52名。学会的自身建设也不断加强和完善,学会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讨论决策有关学会的重要事项,多次被评为省先进学会。

  三十年来,市图书馆学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学会至今已举办了十二次科学讨论会,内容涉及广泛,主题紧跟时代的步伐,学术研究的气氛浓厚。除此以外,学会还发动和组织会员参与全国、省学会的征文和研讨会以及各类参观交流活动,如利用EFLA国际图联大会,到会议所在国参观考察图书馆和文化建设;还组织部分会员到兄弟城市图书馆参观学习,这种交流、考察活动开阔了大家的眼界,对我市图书馆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十年来,学会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为会员作学术报告,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例如原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卢子博先生主讲“21世纪发展趋势”、中图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慰慈教授主讲“信息资源管理”、四川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张晓林博士主讲“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若干问题”、原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原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图书馆杂志》主编王鹤鸣研究员主讲“关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两次飞跃”、上海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王世伟教授主讲“馆员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中图学会副理事长、原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孙蓓欣教授主讲“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研究员主讲“江苏省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热点问题”、南京大学徐雁教授主讲“阅读与馆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范并思教授主讲“图书馆的人文精神”等专题报告会,专家们渊博的知识、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观点都使与会者深受启发。

  学会还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2000年学会举办了“常州图书馆事业50周年成果展”,系统展示了常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图书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常州图书馆人的精神风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1999年及2003年,学会配合市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在全市图书馆界分别开展了“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和“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书征文活动。2003 年起,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全国图书馆界发起“全民读书月”活动,市学会积极响应,通过召开读书活动经验座谈会、现场观摩会的形式,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全民读书活动的开展。各公共图书馆则普遍开展了红领巾读书活动,在一年一度的红读征文活动中,本市四所公共馆每年都要收到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篇的征文,常州市图书馆还成立了红领巾读书社,并且将读书社的触角延伸到了学校。各公共图书馆还根据文化部及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要求,把每年五月份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作为宣传图书馆的重要形式。学会每年都积极发动和组织各公共馆根据当年确定的主题,结合单位的工作实际,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让市民来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和利用图书馆,努力树立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

  三十年来,市图书馆学会还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和竞赛,提高图书馆工作者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学会先后举办了中图法4版培训班、图书馆基础知识培训班、计算机知识培训班等,并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或基础知识培训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分别与东南大学、南京图书馆和常州工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图书信息专业证书班”,两个班共培训在图书馆专业上达到大专层次的学员70多名。为了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2002年以来,共举办了三次全市图书馆系统计算机应用知识竞赛和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知识大赛。

  学会还积极开辟学术研究园地,做好会刊的编辑发行工作。学会成立了编辑组,负责学会会刊的编辑工作。30年来,会刊从刊名到栏目不断进行改进,最早时为《常州图书馆工作通讯》,后改为《常州市图书馆工作通讯》、《常图简讯》等;2008年申请了准印号,更名为《常州市图书馆界》,并改善了印刷质量,每年四期。会刊的发行搭建了学会会员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刊登常州市各图书馆的简讯、学会信息、图书馆工作者的学术论文以及业界动态等,起到了联谊学会会员、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广先进理念的作用。

  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学会三十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省、市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和厚爱,离不开学会历届理事会成员的努力和奉献,离不开所有会员和图书馆界各位同仁的关心和参与,在此,请让我衷心的说一声:谢谢!

  站在三十年发展的台阶上,回望过去,脚印坚实有力,老一代图书工作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将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展望未来,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踏上新的历程,既豪情满怀,又深感任重道远。

  学会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活跃学术思想和学术氛围,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争取每年举办学术年会,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进步。

  学会将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学会将从实际出发,结合图书馆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机遇,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并积极为会员创造条件,使更多的会员能够每年享有继续教育的机会。

  学会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中介桥梁作用,进一步促进行业内、系统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进一步推动常州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学会还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展新会员,不断扩大会员队伍,并做好会员管理的规范化工作,建立学会会员数据库,加强和完善学会网站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同时加强市学会和各行业协会的联系,加强信息员联络制度,努力丰富常州市各系统图书馆间交流的信息。

  在今后的发展中,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将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从会员利益出发,不断加强行业指导与协调职能;并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倡导全民阅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们深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带领常州市图书馆事业走向新的辉煌!

  最后,祝常州市图书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社科联领导寄语

在常州市图书馆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常州市社科联副主席 周晓东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常州市图书馆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我谨代表常州市社科联对常州市图书馆学会成立30周年以及刚才受表扬的先进个人和优秀论文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在三十年的办会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办会理念,科学办会科学管会,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与品质。较好地实现了管理规范有序,运行健康正常,科研硕果累累,队伍活力蓬勃的优秀状态,年年受到市社科联的充分肯定,也一直是全市82个社科类学会的先进学会。通过图书学会几任理事会三十年的协调统筹和勤奋工作,我们高兴地看到,常州所有公众图书馆和校园图书馆完成了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站点分割向网络共享的转变,逐步实现了管理办公自动化、服务功能现代化、信息典藏数字化、知识传播网络化、服务手段科技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的现代化图书馆网络格局。这三十年是常州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三十年,这三十年也是常州图书馆学会发展的三十年,这三十年还是几代图书馆人努力与付出的三十年,是你们的辛勤劳动才成就了今天图书馆学会的成就与光荣,受到图书事业服务、滋养的所有常州人民会感谢你们的。常州社科联作为图书馆学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为有你们这样的优秀学会而感到骄傲。

  今天我们在这里庆贺图书馆学会成立30周年的时刻,我想讲几点意见,与图书馆学会、与所有的图书学会的会员共勉,以期使我们图书学会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跨上新的工作台阶,形成新的奋斗标杆。

  一是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图书馆学会是全体图书馆人的学会。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为地方文化与文明服务、为广大学人成长服务、为和谐社会的品位生活服务。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个中心、贴近这个中心,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我们图书馆学会的每一个成员绝对是常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学习型城市的主力军和先锋队。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科学的需求日益凸显,图书馆学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常州市民提供一个学习知识掌握政策的平台,举办各类学术研讨、文化讲座、市民沙龙等,为常州市民打开知识之门,方便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建设和谐常州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要始终关注科研,引领学术潮流。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一个神圣的学术殿堂,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有着学术担当的强大引掣,这是图书馆学会的优势所在。我们要始终关注地方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重点,提供全面、准确、权威的有用资料,抬升常州地方科研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常州在新历史时期能够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使常州真正成为了一个创新之城、学习之城,更好发挥常州儒风尉然的优秀传统。

  三是始终规范建设,打造一流学会。学会的规范化建设是学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们社科联对学会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逐步日趋严格,社会对各类学会的管理期待也越来越高,我们希望图书馆学会按照这些要求用规范的管理促进学会的规范化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新生学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学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明显,我们看到图书馆学会也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从办讲座到办“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活动,不断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抓住自己的优势,放大自己的优势,扩大自己的影响,用活动活跃学会,用活力提升学会,推动学会又好又稳发展,让学会始终保持崭新的发展姿态。在新的一轮学会规范化建设中继续成为常州社科界的标杆学会。

  四是始终抓住创新,保持优势地位。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图书馆学会一定要勇立现代科技的潮头,适应科技发展、适应形势变化,适应读者需求不断改善图书馆基础设施和条件,在图书馆学会的硬件软件、人才、成果等方面进一步下大功夫,在前三十年的基础上跃升到新的平台,保持好自己的优势地位,发挥好作用,更好地为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最后祝图书馆学会在今后一个时期、今后的三十年中取得更大的辉煌。

兄弟馆学会贺信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并全体同仁:

  欣闻贵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即将举行庆祝活动,特致函表示热烈祝贺!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三十年来,在学术活动、阅读推广、业务指导、培养人才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所创立的常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协会,已成为全国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方试验田。

  我们相信常州市图书馆学会一定能够以成立三十周年为契机,创新进取,与时俱进,把工作做得更好,为众兄弟学会提供先进经验和学习的榜样。

  衷心祝愿贵学会在新的征程中再创新的辉煌,衷心祝愿常州泰州两学会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不断增强。

  泰州市图书馆学会

  2010年6月10日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

  欣悉贵会6月18日迎来学会成立30周年,值此特向学会表示最热烈﹑最真挚的祝贺。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自七届理事会以来,紧密团结广大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提高了本地区图书馆工作者和会员的专业水平及业务素养。同时,在组织建设、对外交流、编辑出版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常州和南通比邻,多年来两学会交往频繁,友谊深厚。我们衷心祝愿贵会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发扬传统,不断开拓进取,创造新的、更大的成绩。愿两学会更加紧密合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祝大会圆满成功!

  南通市图书馆学会

  2010年6月18日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

  值贵会30周年之际,苏州市图书馆学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贵会全体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

  贵会成立30年来,全面贯彻党和政府的图书馆工作方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图书馆学术研究、图书馆学会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优质的服务,为保障公民平等获取信息权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力发展图书馆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希望今后能与贵会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苏州市图书馆学会

  2010年6月10日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

  欣闻常州市图书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召开纪念大会,在此,无锡市图书馆学会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多年来,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围绕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这个中心,认真履行学会职能,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科普宣传、协作协调、资源共享等工作,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绩。我们衷心希望继续保持两会间兄弟般的友谊,一如既往的合作与交流,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不断丰富学会工作内涵,提高学会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会员服务,为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借此机会,向参加大会的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并预祝大会获得圆满成功!

  无锡市图书馆学会

  2010年6月17日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

  值此贵学会成立30周年喜庆之际,谨向你们学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扬州市图书馆学会

  2010年6月13日

论文综述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第十二次科学讨论会论文综述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熊太纯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上午好!本人受市图书馆学会理事会的安排,向在座的各位汇报本次科学讨论会征文和论文评奖情况。

  今年3月中旬,我市图书馆学会发出了以“提升能力与效益 促进学习与创造”为主题的第十二次科学讨论会征文活动通知,截至4月30日,共收到应征论文37篇。其中,高校图书馆21篇,公共图书馆16篇。学会组建论文评审委员会,采用匿名方式,经过严格的初评和复审,最后评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0篇。

  所有参评论文可大致归纳为六类:一是关于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能力与效益,有11篇;二是读者信息素质与阅读方面,有8篇;三是网络环境下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研究,有7篇;四是馆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研究,有6篇;五是关于常州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方面论文,有3篇;其他方面2篇。

  本次科学讨论会获奖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理论研究具有广泛性和深入性,比如《论图书馆学五定律与科学发展观》,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重新审视和诠释五定律,将对图书馆工作有一定的启迪和帮助”;《浅谈图书馆员的伦理认知和权利保障》,提出“从伦理社会走向法理社会的今天,图书馆行业应以法律的思维来审视图书馆问题,才能确保图书馆事业的长效、持续发展”。

  第二,应用理论研究注重现实,关注图书馆的热点、难点。比如《浅谈公共图书馆对少儿动漫阅读的指导》,提出“动漫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对儿童感知觉、语言、思维等心理构成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公共图书馆必须正视动漫文化影响的存在,加强对少儿动漫的阅读的指导,使动漫文化更好的为少儿心理健康成长服务”。《基于Web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统一检索实现》,一文提出“利用.net平台和C#语言和基于Web服务技术,来屏蔽各数字资源平台、系统环境、内部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一的数据模式描述,实现无缝连接、统一检索,这将在常州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推动整个常州地区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第三,实践研究结合地域文化,体现地方特色。常州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其间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这包括了地方志著作、历代名人著作、家谱族谱等。这些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料,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利用。参加本次评选的论文分别是“地方文献资源共知共建共享研究”、“基于当代文献分析:探讨常州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发展精神”、“重版《常州先哲遗书》的当代意义”。虽只有3篇论文,但这对常州地方文献的共知、共建、共享,对常州地域文化建设,将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总之,本次科学讨论会的论文研究成果,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我市图书馆界理论的研究水平,体现了前沿性学术研究的特性。这些成果可以为图书馆学界的理论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也可以图书馆同仁在应对现实问题时提供理论指导。

  以上是本次本次科学讨论会的论文综述,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优秀论文选登

  一等奖:

高职院校科研服务中图书馆和科研产业处合作的研究与实践[1]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赵玉玲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常州,213164)

  [摘要]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院级课题《参考咨询为科研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为案例,讨论图书馆与科研产业处合作的基础及合作后的具体实践,指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科研; 合作; 参考咨询; 科研产业处; 高职院校

  图书馆、教学、科研三位一体,是高校发展的三大支柱。图书馆是为教、科、研服务的,高职图书馆更是肩负着为产、学、研服务的使命,为科研提供服务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职能。高校的科研产业处(以下简称科产处)是为科研提供服务的行政职能部门。探讨科研服务中图书馆与科产处之间的合作,对摸索科研服务一条龙、提升高校科研服务能力大有裨益。

  1 图书馆与科产处合作的基础

  1.1 问题提出背景

  课题来源于实践中科研用户和情报资源之间“两张皮”现象,表现在教师层面就是教师日益增长的科研情报需求与丰富的情报资源(包括图书馆资源和科研信息)使用率不高之间的矛盾。

  1.1.1 教师的科研情报需求在急剧增长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高职院校对科研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院鼓励广大师生参与科研,对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给与相应的科研经费支持。二是出台一系列科研政策,将科研任务下达到个人。以我院为例,2007年出台的《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量核定及计分、奖励办法(修订)》直接将教师的岗位津贴与科研挂钩,不同系列不同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享受津贴档次不同,总体上看,高职称人员拿的津贴较多,需要承担的科研任务也相应较重。岗位津贴每两年调整一次,科研也是每两年考核一次。考核时对超过的科研分进行奖励,对未达标者直接将工资降挡。由于科研直接触动了教师的切身利益,一时之间教师们纷纷行动起来。

  (2)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过去认为,写论文做课题是为了评职称。高职院校有不少直接从企业聘用过来的高级工程师,这些高工手上有不少好东西,但由于职称评定已经完成,出于无意识或不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与人分享,也就不高兴搞研发、做课题、写论文。不少已评上副教授级别的教师们则认为职称再往上走已经很难,副高就已经到顶了,没必要再搞科研了。所以人过四五十岁评上高级职称后就没有动力了,写论文、做课题的多是年轻人。眼下学院科研政策的出台,两年一考核的紧迫,让这些高职称人员也坐不住了。以院级课题为例,从近几年的课题情况来看,2006年申报院级课题23项,立项23项;2007年院级课题立项52项;2008年因为申报课题数量急剧增多,院级课题不再是申报就可立项了,经过校内专家评审立项47项,2009年申报院级课题申报数量更多,学院聘请校外专家评审,实际立项的有65项。此外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申报和获得立项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科研用户的增加为科产处和图书馆服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1.2 情报需求与情报资源之间的鸿沟在扩大

  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越来越高,而与情报资源之间的鸿沟却在扩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图书馆丰富的情报资源使用难度加大了。图书馆在购进大量纸质资源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引进了一批数据库电子资源供广大师生使用。以我院为例,从1999年引进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随后陆续引进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EBSCO、Springer、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随着网络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资源种类越来越多,检索方法多样,给教师的利用带来不便。

  (2)教师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我国的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起步较晚,大多是从早期的中职院校升格而来。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来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二是来自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三是本校培养的留校毕业生。调研发现,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们信息素质整体上比较高,而来自于企业的教师由于基本没有受过信息获取或情报检索方面的培训,在做课题或查资料的时候显得很茫然。对有课题或个人需求的教师来说,他们更希望有专人为他们提供指导或服务。

  (3)尽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包括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但由于图书馆地位较低加上观念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图书馆仍然停留在图书借还的印象阶段。教师在习惯的情况下只想到科产处的帮助,而想不到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也提供这种服务。其次,即使教师想到了图书馆,由于不清楚科产处和图书馆在为科研服务上的区别,经常出现找不到门的现象。

  上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是教师的科研情报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我院拥有的丰富情报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效用。

  1.2 图书馆与科产处合作的可能性

  两者为科研服务的目标是一致的。参考咨询为教师科研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使命;科研产业处属于行政职能部门,为科研服务也是天经地义。虽然两个部门隶属不同,但都肩负着为科研服务的共同使命,终极目标均是通过充当“科研助产妇”的角色为科研用户服务并进而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

  两者之间具有互补优势。高校的科产处是为科研直接服务的机构,手中握有丰富的科研信息,有横向课题、纵向课题、校级课题等。对课题的申报、评审、立项、结题等工作有宣传、把关、管理之责。科产处在宏观层面上把握得较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情报资源支撑,在为教师科研提供微观服务的时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图书馆作为资源的集散地和情报中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并成立有参考咨询部作为服务窗口,在微观层面的服务上具有特殊的专业优势。图书馆和科产处联手为科研提供贴身服务可以发挥1+1>2的效果。

  1.3 图书馆与科产处合作的可行性

  1.3.1 用户条件

  教师本人无论是为了完成学院的科研任务、评职称,还是为了学术研究、同行交流,或仅仅因为兴趣,都有科研的需求。随之而来的是科研情报需求和文献情报需求。科研用户的客观存在是图书馆和科研产业处合作的客观条件。

  从教师的角度看,提供服务的来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将教师的情报需求与科产处的科研信息、图书馆的资源信息有机结合起来。

  1.3.2 情报资源条件

  科研产业处拥有大量的科研信息,并掌握着教师科研的申报、立项、跟踪、经费使用情况等信息;图书馆本身拥有丰富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这是必要的资源条件。

  1.3.3 人力资源条件

  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和科研产业处人员都有直接为教师科研服务的经历和经验,本身也有着丰富的关于情报学、图书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理论背景知识,在人力资源上可以优势互补。

  1.3.4 合作形式

  本次合作采取课题组的形式,即通过申报2008年院级课题《参考咨询为科研服务的研究与实践》,将科产处和图书馆参考咨询部有关人员联合组成课题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责。科产处人员负责宏观层面的科研信息提供、课题申报程序指导、课题进程跟踪、充当科研用户与参考咨询部之间的联络人等;参考咨询部人员负责微观层面的选题指导、定题服务、论文写作指导、投稿指南、杂志真伪辨认等工作。

  1.4 相关理论界定

  为便于研究的开展,课题组对相关问题的界定如下:

  (1) 科研涉及的问题比较多,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宏观上的科技大环境,中观上的科技政策和导向,微观上的科研课题和科研实践。我们所讲的参考咨询为科研服务主要是微观上的科研课题与科研实践,并且是高校的科研课题与实践。

  (2)从科研人员的角度看,高校科研先后涉及课题立项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科研程序与方法、科研课题检索、科研课题选择、课题申请立项,其中科技类课题还涉及科技查新;其次是课题立项后的过程实施;第三,是课题结题与相关成果交付。我们所讲的参考咨询为科研服务,实际上是课题立项前和立项后的课题指导、资料检索、论文写作指导等服务。

  2 参考咨询部与科产处合作实践

  图书馆和科产处以课题组的方式开展合作尚属首次。自两部门联手开展为科研服务的工作以来,课题组深入教师科研实践之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年多过去了,课题组的工作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图书馆参考咨询部的名气也提升了。归纳起来,课题组的工作体在如下五个方面。

  2.1 开展教师用户信息需求现状调查研究

  科研产业处和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都是服务机构,首先得了解服务对象。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统计得出我院教师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及需求现状。因上一年度院级课题《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外文数据库利用状况调查与分析》对教师用户的信息需求调查已经完成,而本项研究是其后续研究课题,故课题组的实际工作是从下面第二项开始的。

  2.2 宣传推荐课题组的服务

  图1 用户培训模型

  我们以信息发布系统和图书馆网站为媒介,将课题组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等挂在网上,让教师周知。其次,根据科产处掌握的教师科研课题申报立项情况,主动向课题主持人或主要成员推荐。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教师用户科研服务意向及信息需求,初步获取有意向的用户。因课题组人力资源有限,课题组依据自身的服务能力(主要是专业背景)筛选确定服务对象。

  2.3 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

  在分析研究我院教师用户信息需求现状基础上提出用户培训模型(见图1)和培训策略,并以此开展用户培训工作。

  用户培训形式不拘一格,培训手段多样化。用户培训可采用面授,如集中办班、小范围演示、个别辅导、小组研讨,也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课堂和发布PPT。

  从服务对象提交的服务请求来看,我们将服务内容分为三类:一是课题指导;二是提供定题服务;三是提供个人论文指导。我们的讲座主要是针对共性问题的。

  针对课题申报的指导,由科产处采用面授的方式进行,主要是方便交流。鉴于教师们课时重、空闲时间难以集中的情况,课题组除邀请万方、超星培训师来讲解外,主要是根据科研用户的共性需求,采用专题发布的方式,如在信息发布系统中连续推出“科研之路从这里起步”、论文写作指南、杂志查伪等帖子。这些做法受到广大教师用户的欢迎,也为科产处和图书馆的年终考核赢得了教师的褒奖。

  2.4 提供个性化服务

  即为读者提供贴身的定制服务。课题组提供定题服务,指导教师如何正确提炼关键词,为教师的论文发表提供格式规范指导,针对在职读研教师提供毕业论文格式设置服务等。初看这些服务似乎与科研服务关系不大,实则不然。贴心的服务,细微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也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

  2.5 转移参考咨询部工作重心

  为教师的科研直接提供具体材料是课题组成立之初的设想之一。但实践表明,我院教师的信息素质超出了预想的水平。当教师的信息素质在不断提高、资料查询与下载已经成为大众必备的时候,单纯的资料下载已不再是参考咨询部的优势。那么,被从简单重复性事务中解放出来的参考咨询,在科研中还能做什么?

  2.5.1 工作重心转移的触发条件

  第一,“科研之路从这里起步”系列帖子推出之后,CNKI几个库的使用率迅速飙升,由2007年初的49.6%提高到2008年初的68.5%。

  第二,参考咨询部接待了几位个人论文发表(注:没有课题依托)的用户。参考咨询部提供了一系列指导,包括帮助用户确定选题、教之课题查重、修改论文大纲,到论文摘要的写法、关键词的提炼、论文格式规范,再到投稿,可以说带领用户初步走了一个完整的程式。我们相信,对初入科研之列的用户而言,这样一个程式训练对帮助他们走上科研之路是有益的。

  第三,历经半载为某教师寻找标准《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电气图、图解和表的绘制》(2008版,全文)。作为专业情报人员,我们寻找一篇稀有文献尚且如此之难,何况普通教师呢!

  第四,机械系某教师准备就某项产品申请专家鉴定。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显示,国外某企业与之类似或相关的产品已经在国内某展会上展出。我们想提醒该教师要加快鉴定推进速度和相关专利的申请速度。这也是促使我们推出《机械行业动态》的原因之一。

  第五,帮助某位教师就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设置提供帮助。用她自己的说法是“设置了一个多礼拜,就是搞不定”。当我利用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她一起在两个小时之内将问题解决后,她很感慨:效率真高啊!素昧平生却乐意提供帮助,真太谢谢你了。有些事,对我们而言是小事一桩,但对用户而言就是大事。贴心的服务,细微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既提高了用户的信息素养,也为图书馆聚集了人气。此事却促使我将这项业务常规化,列入参考咨询部工作职责中去。因为我们有为用户服务的心,也有这个能力。

  2.5.2 工作重心转移实践

  上述事件直接促成了参考咨询部在科研服务中工作重心的转移,由资料的简单查阅下载转移到配套研究层面上来。即转移到用户信息素养提高,与我院专业相关的宏观环境的把握,对如何做课题研究、到哪里找资料,如何查阅资料的指导,以及稀缺文献(非易得)的协助获取等。

  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推出了“论文写作指南”系列帖子,对教职员工科研进行指导。

  (2)针对用户信息素养提高,发表了论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读者的用户培训策略探析》发表于学报上等,系统研究了我院教师用户信息需求特点,构建用户培训模型,提出开展用户培训的原则和方法。

  (3)配合学院相关科研工作,及时推出杂志查伪方法、论文目录打印方法、整理并上传《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第5版)》等等。

  (4)编制《机械行业动态》。

  为增强我院教职工从宏观上把握科研的进展与趋势,我们编制了与我院六大系部相关的《机械行业动态》,涵盖了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发展进程、国内国际合作、新技术新工艺、展会等信息。

  (5)探索文献传递的方法。

  我院目前订购的数字资源从整体上看还是比较丰富的,加上馆藏纸质文献,我院用户获取中文图书、中文期刊文献比较容易。但外文期刊文献和部分特种文献(指普通图书、期刊之外的会议文献、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科技档案、政府出版物等)的获取难度较大。

  课题组成员在图书馆内力推JALIS通用借书证办理,积极宣传“读秀”一站式检索平台,实现用户持证在江苏各高校图书馆按规程使用或部分资源的网上获取。但是,任何馆藏单位都不可能穷尽所有资源。这就需要文献传递。在参考咨询部推动下,我馆目前已加入CASHL和NSTL。

  2.5.3 工作重心转移后的成效

  课题研究来源于参考咨询工作实际,课题研究本身又指导了参考咨询工作的开展。如对用户信息需求特点的研究、对用户培训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参考咨询工作的针对性,而对参考咨询为科研服务的重心的认识直接指导了参考咨询工作的实践,并上升到制度层面,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开展。

  我们在实践中的一系列举措如对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指导、资料查阅方法讲解、稀缺文献的协助获取、论文发表支持等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其中经参考咨询部亲自指导的论文已发表了3篇。我院课题研究逐步规范,课题申报数量持续增长。

  3 图书馆与科产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课题组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

  3.1 理解科研人员的情报需求依然是个难点。

  这是情报服务中的痼疾,不因合作而改变。要准确理解科研人员情报资料需求并帮助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对情报人员来讲还是一个考验,这需要双方的配合和反复沟通。否则,只会事倍功半。其次,情报研究人员是否要介入课题研究中去以及怎样介入、介入多深,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3.2 服务对象的覆盖面较窄。

  这与课题组成员的学科背景有关。有初步科研服务意向的教师用户比较多,而我们选择成为服务对象的一个标准就是衡量课题组有没有能力提供。

  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是在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集中全馆的优势人力资源为科研提供服务。

  3.3 两个部门合作内容有待深入。

  其一,对教职工如何做课题还需要科产处的帮助与指导。其二,对教师的论文写作指导还局限于个人。我院的青年教师比较多,才踏上科研之路的教职工也不在少数。对教职工的论文写作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联手其他部门、多途径提供服务。

  3.4 对学院科研相关的宏观环境把握需要探索。

  虽然科产处编制有《科研信息》,图书馆参考咨询部有《机械行业动态》,但两者在实践中的呼应与配合还有待协调与完善。

  3.5 为科研服务的配套服务没跟上。

  例如课题申报前期的科技查新工作,图书馆还没有实力提供,目前由科产处出面与外面洽谈。这一方面需要图书馆加强与有关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3.6 缺乏有效经费的支持。

  这直接导致了稀缺资料的获取只能依赖免费资源。有时可以免费获得,但需要付出过度的时间代价;有的根本不可免费获取,就失去了对科研的有效支持。对此,我们有两个建议:第一,图书馆逐步发展文献传递业务,推进JALIS通用借书证、读秀平台、NSTL、CASHL等在全院范围内的使用普及;第二,建议学院拨付一笔专有经费用于稀缺资料的获取。

  3.7 图书馆与科产处合作机制松散。

  本次合作以课题组的形式,靠私人关系和课题任务临时组合,课题结题即告解散。教师刚刚适应,这个组织就没了。建议在学院层面研究科产处和参考咨询合作的机制。

  4 结语

  通过参考咨询与科产处合作,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参考咨询为科研服务,还需为课题提供大环境指导,在课题前期提供科技查新服务、选题等服务;在课题进展中提供大信息源指导和信息检索技术、电子资源数据库利用技术指导,以及对初步从事科研特别是论文写作人士提供思路启发、论文格式规范、摘要写作、关键词提炼、论文发表指导等。

  (2)图书馆要主动服务。图书馆有必要继续加强与科研机构的交流与联系,并主动参与提早介入课题研究和提供先验的帮助,如提供课题检索服务、科技查新等,而不再是简单地坐等用户上门。建议参考咨询部人员全部加入高职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行列,这对获取相关信息和提高图书馆人员自身的科研水平非常有利。

  (3)形成图书馆课题持续研究,造成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互动。用科研带动实践,不断寻找图书馆新的服务生长点。深入思考诸如“参考咨询工作生命力在哪?如何为科研服务?‘嵌入式服务’可行吗?为科研服务的界限在哪?它新的生长点在什么地方?……”是摆在参考咨询人员面前的长期命题。

  (4)图书馆的价值只有在被人们认可中彰显。参考咨询是图书馆一个对外服务窗口,为高校科研服务在科教兴国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参考咨询要做大做强了,对改善图书馆形象、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很有益处。

  (5)大胆尝试,要有后来至上的信心和作为。事物的发展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参考咨询为科研服务在高职院校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对我们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参考咨询工作不能仅限于维持现状,原地打转是没有生命力的。

  高职图书馆起步较晚,在对外服务基本上走的是本科院校的路子。其实,高职院校有自己的优势,高职院校用户也有自己的特点,高职图书馆的服务不必受既有模式的羁绊,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后来至上。就参考咨询为科研服务而言,可以大胆尝试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甚至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服务。只要我们敢于尝试,路总会有的,并且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 赵玉玲,李永茂.高职院校教师读者数字资源利用状况调查与分析[J].医学信息,2008(12)

  [2] 赵玉玲.《参考咨询为科研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R].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2008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调研及信息检索课创新探究

尚 捷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江苏常州213001)

  摘 要:文章以信息素质的定义、内涵和标准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创新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检索课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图书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从各种调查统计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率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特别是一些以教学为主、科研力量薄弱、技术力量不强的普通高校存在投入较大、收益小的现象,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提高信息资源使用者的信息素质着手。

  一、信息素质的概念及内涵

  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89年在信息素质总统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人要具有信息素质,就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具有查寻、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那些真正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是知道如何学习的。[ 1 ]具体地说应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就是面对有疑问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寻求答案,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

  (二)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管理信息和信息创新的能力。

  一般可分为基本信息能力和高级信息能力。基本信息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信息获取基本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基本能力主要指了解信息资源类型和信息收藏点, 运用基本检索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基本信息能力的培养, 通过常规教学和基本实习训练就可以达到要求。高级信息能力主要指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研究能力、信息综合分析及运用的能力。

  (三)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行为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社会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信息意识对信息道德行为有规范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政策意识能使用户利用信息的行为在法律、政策的规范下进行。信息道德包括:信息行为人必须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对引用的成果用一定的方式表示感谢等等。

  二、信息素质的评价指标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力量·创造学习的伙伴》一书中提出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必须具有的能力是: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地使用信息。[2]

  目前美国大学研究图书馆协会批准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指出了具有信息素质教育学生必须具有以下5个标准:(1)确定信息需要的范畴;(2)有效地索取所需信息;(3)鉴别信息质量及其来源,并将所选择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和价值系统;(4)有效地利用所获信息完成某一具体任务;(5)了解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等问题并能合理合法地获取利用信息。[3]这五个标准包涵了学生的信息意识(1)、信息能力(2)(3)(4)和信息道德(5)。在此基础上,可将信息素质能力标准细化为信息素质能力标准考查指标[4]:

  (一)信息资源的认识

  (1)了解信息的组织与传递方式;(2)认识各种类型的信息源(例如:图书、期刊、数据库、视听资料等)及其特点;(3)认识不同层次的信息源(例如:零次、一次、二次和三次信息)及其功能;(4)了解图书馆的各类检索系统收录的内容和检索方法,包括书目检索系统、各类数据库系统如:万方数据资源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标准全文数据库、专利文献数据库、科技信息系统等。

  (二)信息知识的掌握

  (1)正确选择检索点,确定检索词(例如:关健词、同义词和相关术语);(2)综合应用自然语言和受控语言及其词表;(3)选择适合的用户界面(例如:基本检索、高级检索等)和搜索引擎;(4)正确使用所选择的信息检索系统采用的指令(例如:布尔算符、截词符等)组成检索策略。

  (三)信息需求的明确

  (1)了解所需信息的学科分类;(2)了解所需信息的信息源类型;(3)了解信息需求的关键词、典型的专业检索工具;(4)在使用信息源的过程中增加对所需求信息的熟悉度;(5)通过与教师、图书馆员、合作者等人的讨论,进一步认识信息需求;(6)归纳描述信息需求的关键词,从而确定检索哪些信息源。

  (四)信息资源的获取

  (1)分析研究课题;(2)制定检索策略;(3)选择检索工具及检索系统;(4)确定检索途径;(5)选择检索方法;(6)获取原始文献。

  (五)信息结果的评价:

  (1)比较来自多个信息源的信息,评价其可信性、有效性、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2)认识到信息中会隐含不同价值观与政治信仰;(3)确定原来的信息需求是否已经被满足或是还需要其它的信息;(4)评价检索策略,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或修改必要的新的检索词;(5)评价所使用的信息源,判断是否需要扩展到其它信息源。

  三、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调研

  根据上述信息素质能力标准考查指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校部分学生在学习科技信息检索课程及数据库使用培训讲座前后的信息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针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以不记名方式在学习科技信息检索课程及数据库使用培训讲座前后,分别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第一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5份,回收率为98.3%;第二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3份,回收率为97.7%。

  两次调查的时间相隔2个多月,其间受调查的学生不仅完成了信息检索课的课程学习,还接受了各类数据库检索培训,包括万方数据资源、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标准全文数据库、专利文献数据库、EBSCO数据库、SpringLink数据库,在开展培训的同时向学生发放相关的指南、帮助手册,学生可通过图书馆主页下载、浏览。使学生能从多种途径了解、学习信息检索理论知识及实际检索方法。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共设置19个选择题目,其中相关信息意识的10个问题,相关信息能力的9个问题。

  1.信息意识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科技信息检索课学习、数据库检索培训

百分比变  

人数

%

人数

%

熟悉学校图书馆可利用信息资源

70

23.7%

218

74.3%

50.6%

检索信息遇到困难求助于图书馆员

30

10.3%

254

86.7%

75.4%

《科技信息检索》课程有利于学习

214

72.5%

288

98.3%

25.8%

不了解获取信息检索相关知识的途径

216

73.3%

4

1.2%

72.1%

了解图书馆现有馆藏电子资源

78

26.5%

286

97.6%

71.1%

使用过图书馆现有馆藏电子资源

18

6.3%

216

73.7%

67.4%

了解图书馆现有各种检索工具

17

5.9%

224

75.9%

70.0%

利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目的

科研      

117

39.7%

213

72.2%

32.5%

撰写论文  

141

47.8%

243

82.4%

34.6%

认为信息检索能力是终身必备的能力

106

35.8%

285

97.3%

61.5%

认为有必要开展信息检索培训课程

158

53.7%

270

92.0%

38.3%

注: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5份,回收率为98.3%

  由表1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相关内容教育之前信息意识较为薄弱,在接受信息检索相关内容教育之后信息意识明显增强。

  2.信息能力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科技信息检索课学习、数据库检索培训

百分比变  

人数

%

人数

%

会检索科技文献、论文、专利、会议等资源

99

33.7%

283

96.7%

63.0%

能顺畅的为自己的专业检索参考资料

123

41.8%

281

95.9%

51.4%

面对教授布置的论文时觉得无从下手

258

87.6%

16

5.4%

82.2%

会利用外文数据库获取外文文献

12

3.9%

244

83.2%

79.3%

会利用专业数据库获取专业文献

20

6.9%

233

79.6%

72.7%

能设计合理有效的信息检索策略

4

1.3%

257

87.8%

86.5%

能快速通过图书馆主页找到所需信息

63

21.4%

183

62.3%

40.9%

利用数据库或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专业参考资料时的检索方法

简单检索

56

18.9%

259

88.4%

69.5%

高级检索

5

1.7%

236

80.6%

78.9%

结合使用

13

4.4%

232

79.2%

74.8%

熟悉检索技巧(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等)

15

5.1%

261

89.1%

84.0%

  注: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3份,回收率为97.7%

  由表2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相关内容教育之前信息能力较为薄弱,在接受信息检索相关内容教育之后信息能力明显提高。

  3.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调查结果来看,应从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1)从新生入馆教育入手,使新入校的学生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进而利用好图书馆。

  (2)从信息检索课基础知识入手,强化学生信息意识;

  (3)从信息检索课实践操作入手,加强学生信息能力;

  (4)循环开展数据库讲座,促使学生了解数据库信息资源;

  (5)全方位、多途径地向读者提供数据库检索指南。

  四、信息检索课的改革创新措施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应从下几个方面对信息检索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加强信息检索教材建设:根据职技高师院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建设适合这一层次学生的教材。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在教材中增加与各学科专业的相关检索实例、检索实践课题内容,增强教材与学生专业学科的联系,使教材更具有实用性。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教材内容采用现代化方法与手段,建立完善的教学课件;以具有综合性的数据库为例,建立概括面较全的数据库检索课件及指南、帮助手册,发布在图书馆主页上,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能。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各学科专业人才[5]:一要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从事信息检索课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信息检索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某一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从具体专业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了解、获取并合理利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二要加强师资队伍的敬业精神,从事信息检索课的教师不仅要把有关信息检索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还要能够从某一专业领域深入地去挖掘这一专业领域更深层次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检索的过程当中了解、获取并合理利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三要在信息检索教学队伍中引进各学科专业人才,优化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以保证信息检索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及实践情况.图书馆杂志,2007,2:61—64.

  [2]李迎丰,臧其梅.美国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情报杂志2003,7:107—109.

  [3]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

  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crl/standards/InfoLit-Chinese.pdf

  [4] 曾晓牧.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DB]. http://epub.cnki.net/grid2008

  [5] 高继红,吴桂金.以信息能力培养为核心改进文献检索课教学实习.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7:92—94

增强社会责任 开展延伸服务

熊太纯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

  摘要:在文化信息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社会仍然是图书馆的责任,图书馆延伸自己的服务,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社会文化教育、信息传递、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为社会文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图书馆 社会责任 延伸服务

  一、图书馆社会责任的内涵

  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研究来看,“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图书馆学的专业词汇是早已存在,而且许多社会责任的实践也早已开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国际图联(IFLA)的“社会责任讨论小组” (SRDG)和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社会责任圆桌会议”(SRRT)。不过这两大机构都没有正式地为图书馆社会责任做出完整的定义,但有关社会责任的实践则是内容丰富多彩[1]。从我国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实践来看,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教育、学术机构,实际上是门类齐全的知识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在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道德素质,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图书馆有着自己的社会责任。

  图书馆社会责任是指图书馆妥善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承担起对图书馆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保护大众公平享受文献信息资源的权益。这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图书馆自己为构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所承担的责任,这是图书馆内部的社会责任;二是图书馆在外部主动承担起与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义务。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图书馆的外部责任。在图书馆发展方向、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强调图书馆社会责任,对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改变信息提供方式、突出办馆效益及图书馆事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研究图书馆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呈现多种模式、技术含量高、服务对象多层次等新特点,图书馆如果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不可能有效地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在过去对“图书馆社会责任”重视程度还不够,有时“责任”还被认为是一种负担。但在今天,这一情况发生了转变,更多的图书馆管理者发现,越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图书馆,其办馆效益就越好。加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能为图书馆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因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图书馆,就会有更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对读者产生更好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获得更好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依据馆情,延伸服务功能,是图书馆社会责任在图书馆事业持续性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体现。

  二、图书馆延伸服务现状

  目前,隶属于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从自身职能出发,发挥着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的功能,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增强,各馆以可行性的方式让社会成员便捷地共享其资源。近年来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就是很好的例证。

  1.总分馆模式服务体系的推行

  原有的图书馆设置行政区划性太强,较少从地域特点、人口密度、服务半径、读者需求角度考虑,许多居民无法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总分馆服务模式在逐步推广,这将逐步实现公共文

  化服务均等化,改变城区、城乡之间文化资源不平衡现象,更好地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总分馆制的典型有“嘉兴模式”,“东莞模式”、“杭州模式”等。浙江嘉兴市总分馆建设使该市所有市、县总馆和乡镇分馆的数字资源实现共享,使当地老百姓能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服务,其特点和做法是“政府主导,整体规划;三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强调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顺利起步、持续发展的关键;乡镇分馆由市或县级图书馆总馆集中支配使用;实现文献资源在总分馆体系内的流动和共享。从2007年开始,嘉兴市委、市政府将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作为文化大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2007年、2008年市区民生工程之一[2]。可见,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在加大。

  2.流动图书馆服务

  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倡走出馆门,向特定的读者群开展借阅及推荐工作。目前一些图书馆加强了与社区街道、居委会、乡镇、农村、军营和企业等联系,采用汽车图书馆的形式,开展送书上门服务。开展此项服务活动较早的有天津图书馆,截止2006年底,该馆建立了34个流动汽车服务点。常州图书馆也成立了流动图书馆管理部门,每周走到一些学校和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项服务办的比较好的还有东莞图书馆,其流动服务车有详细的出车时间和分布地图,并在其网站公布。流动图书馆服务,是“书动人(读者)不动”的服务模式,为社会公共资源更好地服务大众探索了一条新路,把公益服务的触角延伸、拓展到社区、行业等。

  3.联合在线咨询服务

  电子技术和网络通讯的发展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信息化平台,联合在线咨询已成为图书馆之间、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用户之间不可缺少的现代化服务桥梁和纽带。该服务模式有效地促进咨询服务的联合开展,促进多载体资源的共享,把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比如,江苏13家省辖市馆和部分县区馆组成的“江苏省公共图书馆联合参考咨询网”,作为公益性服务网络,就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延伸拓展。各参与馆将自建的部分特色数字资源免费提供给其他馆使用,同时,也利用联合参考咨询软件平台提供的共享资源,实现网上的参考咨询和文献远程传递服务。

  4.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

  高等院校是社会的精神支柱,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核心部分。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自身的进步与发展都需要子系统的支持,这就是说,高校图书馆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责、尽一定的社会义务,来满足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需求,为社会的建设发展服务。所以,高校图书馆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面向社会传播科学知识、面向社会开展终身教育,面向社会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和引导人民群众开展读书活动。地方高校馆已为当地社会开展服务有:提供图书文献借阅服务,对当地用户进行信息能力培训,开展科技查新和信息咨询服务,开通网站或开放电子阅览室,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

  三、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举措

  1.拓展纸质图书借阅

  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借阅方式,延伸图书借阅服务体系。首先使城区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新城区、新住宅区、郊区,加强企业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的建设与服务。图书馆可与房屋开发公司共同建立读书屋。今年4月份常州市“上书房”楼盘开发房产公司开展了以读书和教育为主题的换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活动在全市推广读书这种最原始最质朴的阅读方式,在如今提倡低碳环保的大趋势下,以换书,换出图书的最大价值,让书成为这个城市‘流动’的知识财富。” 如果有图书馆的深度参与,类似的活动不仅可以推广,还可以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其次,开展“一证通读”的借还服务。区域共享是一个地区图书馆界的心声和服务社会的大联合,“一证通读”是广大读者的渴望。笔者认为,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区域资源共知与服务共享成果是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联合服务,这是基于服务本地化的馆际通借通还服务,他们有统一的书目检索平台,可在办证馆借、还其他成员馆的书。从常州地区来看,在共享平台搭建后,高校馆、市县馆共同参与,实现资源统一检索,达到资源共知的第一步;初步采取“人(读者)动书不动”的模式,各馆读者以现有借书证(身份证),通过有效身份认证,可以去本地区其他馆借阅图书;也可人不动,通过共享平台,利用各馆电子资源。市图书馆或牵头馆主页设立共享专栏,及时地把各馆馆外读者信息以邮件表单形式挂出,以实现服务共享的管理。

  2.延伸网络信息服务

  延伸服务既要重视物理空间的延伸,也要重视网络空间的延伸。各个图书馆在自身条件逐步成熟的过程中,接受Web2.0 “自由、共享、交互、去中心化” 的思想理念,向社会延伸信息服务网络,开展个性化、数字化信息服务,让社会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共享所需信息。图书馆Lib2.0 的出现,延伸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使图书馆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中依然显现其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我们可应用Web2.0技术延伸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具体包括:利用RSS技术延伸信息推送服务;利用Blog延伸信息揭示和导航服务,将过滤后的信息重组后传递给读者。“Blog(博客)”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个人的感悟与思考、所积累的知识与信息等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发布在网上,是一种共享信息资源的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利用AJAX延伸信息整合服务,方便用户对分散无序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一站式检索;利用Wiki技术建立自由开放的专题知识库,任何用户都可以自由平等的添加、修改Wiki知识库内容,从而延伸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采用SNS模式,为用户搭建去中心化的交流空间。SNS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缩写,是社会网络服务的意思。每个用户都可以利用SNS建立自己独特的朋友圈,如此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联系网络,建立以兴趣为基础的社群服务[3]。

  3.开展便捷服务

  (1)自助还书服务。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许多上班族工作忙碌,爱看书学习的人,不可能按图书馆开放时间办理相关手续,自助还书服务将给读者还书带来便利。2009年底,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图书馆开始了24小时馆外自助还书服务。馆外自助还书,打破了时间和馆舍的限制,让读者能更加便捷地享受该馆的还书服务[4]。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馆是无财力购置自助还书机器。为了更好地推进自助还书服务,我们可以在本馆或馆外的固定社区服务中心设立自助还书箱,以方便各类读者。各馆还可以根据本馆情况和读者的需求,开展预约借书服务,读者通过网络或电话预约,提供需要外借的图书信息,图书馆为其办理好手续并放在馆内合适的位置,读者可随时来馆取书。

  (2)手机服务。目前图书馆手机短信服务是指用户通过手机,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短信服务。国内一些图书馆已尝试开展此项服务,吉林省图书馆开展的“手机图书馆”就是利用当地电信的短信服务平台,延伸图书馆服务时空,增加与读者互动。开通的短信服务功能有:书目查询、办证须知、开馆时间、图书到期提示、图书续借、新书通报、咨询服务等功能。东莞图书馆推出的手机短讯订阅服务,用户通过订阅该馆短信服务,可获得活动讲座信息、每日一书和读书格言等短信服务。

  4.打造品牌讲座

  目前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试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来吸引读者,一些图书馆的讲座活动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省内外由图书馆主办的讲座并且以讲坛形式举办的,影响力较大的有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敬文讲坛、浙江图书馆的文澜讲坛、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等等。所以,笔者认为讲座也是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一种方式,但我们要努力打造读者心中的品牌讲座。图书馆讲座被社会各界称为“城市教室”、“学生的第二课堂”,它必须以读者为中心,没有读者就没有品牌。讲座是“图书馆文化”的具体体现,品牌讲座的价值体现在品牌与读者的关系之中,取决于读者心目中对讲座的态度。因此,讲座内容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讲座品牌必须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要让听众在浩如烟海的讲座中识别并记住图书馆讲座名称;图书馆还要进行讲座的有效宣传和组织,在图书馆的诸多工作中,宣传工作是弱项。为体现图书馆讲座的社会效益,打造我们的品牌讲座,必须加大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

  5.以“Living Library”扩大社会功能

  近五年,欧美国家、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图书馆界积极举办“Living Library(活体图书馆)”服务活动,一些国家的市(镇)公共图书馆的活动取得了实效。澳大利亚利斯莫尔市图书馆采取与市政评议会联合举办的方式,其活动受到市民的欢迎,增强了该市的社会凝聚力,该市也把发展“Living Library”作为一项市政战略[5]。“Living Library”是作为对话和互动的空间,来到Living Library的用户有机会与“Living Book”(出借人或活体图书)进行自由交谈,“出借人”群体的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Living Library”是一种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方法,旨在鼓励对话,减少偏见和促进理解,它的主要特点是简单而容易接近[6]。在文化多元化社会,“Living Library”对于社会融合是一种简单、切实可行的贡献。我国图书馆也可以开展这样的服务活动,在目前公益性讲座的基础上,针对读者感兴趣的话题,采集“Living Book”,供读者借阅。这将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显彪.试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3)

  [2] 图书馆总分馆制“嘉兴模式”受到全国关注[EB/OL].http://www.jxcnt.com/news/.2010-4-10

  [3] 崔海峰,洪跃.Web2.0时代图书馆的延伸服务[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3)

  [4] http://www.jslib.org.cn.2010-4-10

  [5] What is the Living Library? [EB/OL].

  http://living-library.org/what-is-the-living-library.html. 2010-4-18

  [6] http://living-library.org/activities/. 2010-4-18

浅谈公共图书馆对少儿动漫阅读的指导

童熠陵

常州市图书馆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动漫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及传播的广泛性,在儿童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对儿童感知觉、语言、思维等心理构成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了解动漫文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因此作为公共图书馆必须正视动漫文化影响的存在,加强对少儿动漫的阅读的指导,使动漫文化更好的为少儿心理健康成长服务。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少儿动漫阅读;指导

  动漫文化以科技发展为载体,凭借其夸张、幽默、形象拟人化等特征而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动漫作为一种艺术与视觉的综合艺术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动漫文化还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尤其对儿童而言,他们的心理非常稚嫩,媒介所传播的以依附主流文化作为自己生存发展基础的动漫文化,对他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更为强烈,引起他们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变化。在我馆少儿部开展的一项“青少年阅读倾向调查”活动中,有98%以上的少儿读者表示喜欢阅读动漫类书籍,其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6%与44%。可见动漫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及传播的广泛性,在少儿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令广大的少年儿童对动漫如此着迷呢?

  一、动漫融入少儿生活的原因

  1、动漫的卡通形象能够满足儿童社会交往的需求。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同龄伙伴较为缺乏,在现实生活中与同龄人的互动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而动漫正是通过一些卡通形象拉近与儿童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儿童的孤独感 。同时,动漫也能在儿童间产生共同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

  2、动漫在情感与故事的处理上不同于常规的处理方式,它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可以把严肃沉闷的主题变得更易于接近,使哲理变得更具有观赏性、趣味性,更符合孩子的观赏心理,更能引起少儿的共鸣。

  3、动漫作品所表现出的相对单纯、轻松的环境可以使少儿暂时脱离现实,进入自己需要的理想世界,从中寻找愉悦和心灵的慰藉,使身心得到调适与放松。

  二、动漫对少儿成长的积极影响

  1、动漫对少儿智力思维发展的促进

  首先,儿童成长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社会化的过程,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动漫作品让儿童对自己的生活有定位,加快了了解自我、确立自我的速度。

  其次,动漫要求片中的人与物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强调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从长远来说,这种教育会提高儿童的信息处理能力,并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等,对其智力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正如时下最火爆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在带给孩子欢笑的过程中,让孩子感悟到智慧、勇气、善良和团结,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不抛弃,不放弃。

  2、动漫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促进

  动漫作为深受广大儿童喜爱的媒介,对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重大影响。动漫并不教条式地告诉儿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通过对美的颂扬和丑的批判,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例如:《熊猫回家路》这本书,在原有纪实电影的基础上,用连环画的形式教育孩子如何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因此,动漫成了少儿猜测社会的最好标本,通过观看动漫,并与他人讨论,少年儿童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行为是被社会认可的,明白基本的社会因果关系。

  3、动漫对儿童文化知识学习的促进

  儿童从蹒跚学步开始,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对人和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也越来越大。而动漫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宇宙、地球、土地、河流到科技、军事,再到人伦、艺术,无所不涉,各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原理都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走入少儿的心里,在阅读观看的过程中,少儿能从中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回答得非常形象生动,使他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掌握了信息,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满足了求知欲。又如《福娃奥运故事》它既避免了洋卡通的纯娱乐性或者纯艺术性,又避免了传统科普读物的枯燥性,很好地将动画娱乐与科普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动漫娱乐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传播,既增强了科普的感染力,又增强了动漫的教育功能,为广大少儿提供了一个快乐学习,愉快求知的新途径。

  三、动漫对少儿成长的消极影响

  1.对儿童身体健康不利。儿童因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长时间的阅读观看动漫作品,导致视力下降。另外,儿童大脑长时间紧张,血管痉挛收缩,容易产生头痛、头晕、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等大脑功能障碍。

  2、动漫文化中的暴力导致儿童心理疾病。动漫作品中常常通过一些所谓的英雄人物“暴力”地拯救和解放人类的方式,宣扬暴力和霸权主义,背离主流文化的伦理道德。这些东西有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和军国主义倾向,少儿受到动漫中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变得只关注个人利益和个人成就,而忽视集体利益走向了极端的个人价值取向。还有动漫中普遍存在的神怪和宗教题材,使得认同唯心主义的现象也突现出来,少儿逐渐变得情愿相信神灵的存在,而将课堂上灌输的唯物主义思想逐渐地抛弃。

  动漫文化对儿童成长影响越来越大的,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共图书馆应对动漫文化积极地加以引导,趋利避害,建设一个精彩、健康、为广大儿童所喜爱的文化阵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精挑细选筛好书。现在书店里的动漫书种类繁多,有内容优秀的,也有内容简单甚至不健康的。作为成年人,首先要把好第一道关,在充分掌握少儿阅读心理的前提下,做好筛选工作。活泼生动的经典作品,例如:《三毛作品系列丛书》、《葫芦兄弟》、《鼹鼠的故事》、《父与子》等都是上佳的选择。而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动漫书籍更是关注的焦点,例如《我的第一本漫画书系列丛书》、《马小跳爱科学》等都是不二的选择。

  2、创造机会多交流。公共馆可以在少儿读书活动中,适当加入小读者推荐板块。让小读者们七嘴八舌谈动漫;在相互的交流中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通过分析探讨,帮助少年儿童辨别哪些动漫作品是适合的;通过指导阅读,升华动漫作品的思想情感。

  3、绘声绘色讲故事。在读“懂 ”了动漫书中的故事之后,还能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公共馆可以开展“故事大王”类的活动。主要针对学前中、大班至小学初年级阶段的儿童,以“我讲书中的故事”为主题,倡导“家长引导、孩子阅读、精彩讲述、快乐成长”的阅读理念,让所有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共同讲述书中精彩小故事。在亲子的和谐氛围中,使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动漫旅程,与孩子一起观看、评论动漫作品,及时抓住机会与孩子讨论动漫的画面设计、内容、所表达的思想等,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正确的评价,引导孩子认清现实与动漫的差别,以高尚的动漫形象感染和影响儿童,培养孩子良好的收视、阅读习惯和对多种审美形态的鉴赏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的能力。

  4、培训讲课画漫画。公共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开设培训班,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自己动手搞创作。我馆于09年暑期大胆尝试,与上海点击书实业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了原创漫画创作培训班。在两天的课程中,从事漫画创作的资深教师向小学员们系统讲述了漫画的起源、分类、特点及不同国家的发展史和代表作品。同时就大家最为关心的绘画环境和禁忌,绘制线条的用法和技巧,漫画人物、情节设定技巧,漫画创作禁忌等进行深入的讲解。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现场互动创作的形式,以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为主题,启发小学员们发挥想象,创作单幅漫画。老师就创作过程中的人物线条,头发线条,衣服,光影,场景等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同时在培训班的最后对所有作品进行评选和点评,并对所有作品进行展示。活动以其公益性、趣味性、教育性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动漫用细节打动心灵,引起少年儿童产生情感的共鸣,满足孩子社会交往的需求,因而得到孩子的喜欢。作为公共文化的传播者,图书馆馆员都应正视动漫文化对少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状况,深入研究动漫文化对少儿成长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动漫环境,指导孩子正确的动漫阅读,帮助少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丽敏.读图时代的图像与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赵海霞.论卡通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开封:河南大学2006.

  [3]贾否,路章盛.动画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4]徐冬梅. 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导刊(儿童教育版),1997.5

  [5]杭渭锋. 小学生动漫书阅读的引导. 教学与管理.2009.8

二等奖 :

地方文献资源共知共建共享研究

(赵利娟 武进图书馆)

  摘 要:地方文献资源显示了地域文化特色,同一地区的图书馆在共知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地方文献资源,开展共享服务,是挖掘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价值、服务社会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地方文献;资源共知;资源共建;资源共享

  一、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共知

  地方文献是记录这一文化现象、反映某一地域历史再现的载体,是该地域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和地域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该地域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地方文献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长期以来,地方文献作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读者利用率较高的文献之一,体现了馆藏特色标志。

  同处一个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都或多或少地收藏了一些地方文献,其中,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在品种和数量上有相对的优势。地方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个地区地方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的情况,在社会的各个发展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全世界的呼声,地方文献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共享的一部分。要做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首先要做到图书馆同行间的共知。各馆借助于自己的网站进行信息的宣传,没有自己的网站的,可以借助其他宣传媒体,图书馆还可以采取最原始的书目报道形式,把本馆的地方文献资源馆藏内容印制成册,发送给本地区图书馆或有公共研究爱好的个人。从而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知,以推进文献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二、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

  地方文献共建属于民间行为,各参与馆相互间达成协议,各单位设立专门机构或安排专人负责共建工作。在地方文献原件或关于地方文献研究类资料的收集上,有所侧重。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县区馆,与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接触面较为广泛,可致力于地方文献原件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地方高校图书馆或科研机构图书馆,可注重研究类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在搜集整理加工过程中,根据共建协议,各馆提供相应数量的复本,以便与其他成员馆交换或供他馆购买。

  1.整理现有地方文献

  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整理现有馆藏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市、县级图书馆里,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书籍、版刻、字画、实体馆藏等,陈列在书架或柜子里,不进馆的读者,是了解不到也不可能阅读或欣赏这些文献资源的。因此,图书馆应该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揭示,对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料进行了深层次整理、加工、分类,以展示地方文献的独特内蕴,以此促进各馆之间共知,使有此爱好的读者尽知。在开发地方文献的整理过程中,以最方便、快速、易懂的方式揭示给各类型读者,组织人力编制出具有本馆特色的二次文献,如:加工文献专题索引,编制地方文献专题目录,这既能宣传馆内地方文献,也能提高利用率,实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共享。

  2.重视文献类型建设

  地方文献散见于各种文献载体中,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片、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薄籍及相关实物等等。因而,在收集和保存地方文献时,应力所能及地对收藏的文献不限何种载体和何种出版发行形式。仅地方史料来说,有的馆就保存了地方志、地方史、大事记、族谱、地方统计年鉴以及地方风情录等反映各种内容的各种载体文献。其中的家谱涵盖了以家乘、族谱、支谱、房谱、宗谱等命名的谱牒,无论刊印本、未刊稿本、抄本,抑或是复印本、微缩复制本,旁及具有家族世系、考订家族世系源流等资料图籍,一些县级馆全部收藏。

  武进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包括武进各个乡镇地方志、本地区民间个人著作、家谱等方面的文献1万多册(件),一些关于地方文化研究的文献也列入收藏对象。在该馆可以看到常州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先秦史》和《秦汉史》等史学著作。该馆还与常州民俗研究会、武进谱牒文化会共同编辑出版《谱牒文化》期刊,从“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出发,传播家谱知识,注重开发家谱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道德教化功能。“谱牒”这个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已深入到从“家”到“族”到“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俗等各个领域[1]。

  3.持续收集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从搜集、整理加工、入藏到阅读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艰苦、细致、长期的工作。它需要图书馆培养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同心同德、协作协调的地方文献专家队伍,利用多种可行的方法去收集。(1)征集。许多地区都活跃着一大批扎根于民间、潜心钻研和收藏地方文化艺术的专业人士,他们手中都掌握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精品。图书馆应积极主动与接触,宣传征集地方文献的目的和作用。尤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下乡收集的时候,更应向广大群众主动宣传,提高人们对地方文献的保护意识,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笔者根据以往的经验,通过能征集,图书馆能收到许多不同时代的有价值的文献。(2)赠送和交换。广大群众如果能相信县级馆的文化保存作用,他们会主动赠送文献或文化实物。比如说,武进图书馆经常收到地方人士赠送家谱,馆里给他们送上收藏证;图书馆还应与地方的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如与当地的县地方志办、文化馆、档案馆联系,这些部门一般都收集有很多地方文化、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旅游等方面的文献。(3)零购。采购人员多跑书店、书市、书摊、书展采集,同时在做好网上搜寻工作,订购内部交流的地方文献资料。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馆。

  三、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

  1.建立信息化平台

  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资源共享化已经成为当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每个县级馆都应把握自己的发展机遇,适应发展的趋势。地方文献资源的网络化服务,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设备来存储、传输、共享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所以它必须具备良好的网络以及设备、专业技术人员、资金。由于条件所限,许多县级馆没有能力建立大型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各馆可立足实际,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建立自己的网站,设立专题网站,开发建设具有本馆个性化特色的数据库。以此传播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展示深厚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交流。同时,及时地宣传有关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规、政策以及学术机构和保护机构的研究成果、工作经验,为引导地方文献开发与研究的相关工作者正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知、共享。

  2.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

  地方文献的征集,尤如土特产等农副产品一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地方文献资源库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地域文化、区域环境对文库建设提供的资源状况,而且还要根据建设方实际情况和优势确立主题,找准切人点或突破口,积极探索和创建有利文库自身发展的途径和模式,提高地域环境资源的易用性和共享性,并根据用户需求随时更新。常州图书馆在其网站上建立了“特色专题”栏目,其中包括地方文献、十大名人资料库、常州籍院士、常州籍进士等。目前该馆地方文献有八千多册,内容主要有三部分:地方志著作、历代名人著作,家谱族谱[2]。如果将这部分资源数字化,建立数据库,将为常州地区各馆的资源共享提供特色资源支撑。

  2.进行资源数字化

  通过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编制各种地方文献目录、索引和专题资料。有条件的馆,还可做成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专题索引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等,让地方文献资源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能将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如: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宗教习俗、特色物产、字画、照片等,制成有图像、文本、语音、音响、音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数据库,可供更多的人去分享利用。既可以实现高质量的保存和管理,又可实现知识增值,还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进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为本地区的各项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动地域文化建设。

  3.完善共享机制

  目前许多公共馆对地方文献资源的管理还存在重藏轻用或者被动利用的现象,而地方高校馆有一定的读者群,可他们又缺少这些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同城图书馆在共知、共建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地方色文献资源的科学发展涉及建设者和使用方之间的互动关系,要在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等方面进行联合、协作一致,就必须形成科学可行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是确保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库健康发展和正常服务的重要手段,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和管理力度,成立跨系统、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加强不同地域、不同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开发实施监督评估,促进地方文献资源健康发展。各图书馆之间,在合作共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网络通讯技术及时互通有无,根据用户需求,及时进行原文的互相传递,同时为来馆的各类读者敞开大门,为其提供便利。真正实现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管理科学化、资源建设特色化、资源服务社会化、运作机制市场化的发展目标,促进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发展。

  总之,为促进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在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图书馆自身必须顺应文献资源管理与服务的趋势,各系统的图书馆之间必须做到信息的共知、资源的共建和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周源.创刊词.谱牒文化[J].2008(创刊号)

  [2] http://www.czlib.net/tesezhuanti/.2010-04-18

基于信息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

米 海 燕

(常州工学院图书馆,江苏 常州213002)

  摘要:高校信息用户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并且要求与本学科、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密切相关。针对这一特点,高校图书馆必须构建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和模式,拓展个性化知识服务领域,深化信息服务层次,并有组织地开展用户教育培训,加强学科专题信息研究,以构建图书馆知识社区,更好地服务学科化信息用户。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知识;服务;学科化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主要来自于本校师生,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和利用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并且要求与本学科、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密切相关。针对这一特点,图书馆应该有计划、有组织的向他们提供学科化的个性知识信息服务,以解决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来完善学科建设、提高专业水平、促进知识的再生产与创新。

  1 构建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是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关键和基础。其构成要素主要是学科化信息用户、学科化信息服务人员、信息资源库三大部分,可以说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1.1 学科化信息用户。

  用户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学科化信息用户是指通过知识媒介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人或组织。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用户主要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高等院校聚集了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他们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不仅有学科、专业的教学信息需求,还有学科专业的科研信息需求;大学生顾名思义应以“学”为主,以所在专业的学科信息需求为主,但高年级的研究生也有一定的科研信息需求。在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中,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既是学科信息的需求者和消费者,也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促进者和激励者,还将成为未来学科知识的创造者和学科信息产品的供应者。高校师生的知识需求状况、利用水平、满意程度乃至各种反馈意见、评价等都将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的建立和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2 学科化信息服务人员。

  在整个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中。学科化信息服务人员---学科馆员起着主导作用,是整个系统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承担着深层次、高水平的服务任务,并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学科信息相结合,通过学科化智能服务平台向高校师生提供集成的、全面的、高效、实效的学科化信息服务。学科馆员要全面介入学科信息资源建设、用户培训、信息服务平台维护和参考咨询等图书馆全部工作流程中;要将高校特色学科资源和服务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新的馆、院(系)协调,灵活有序的工作模式。概括地说学科馆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开发学科专业信息资源为目的的,深人学科专业领域,解答他们在教学科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目标、最新成果、未来发展动态要及时了解,把握信息,并将繁杂无序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整合后,提供给重点学科信息用户,为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知识化的信息服务。

  1.3 信息资源库。

  信息资源库包括图书馆所有类型的馆藏资源库、各种信息检索系统以及数据库资源、网络资源等,信息资源库含有以文献、事实、数据等主要的显性信息,是学科化信息服务的依据和基础,应该说海量信息为学科化信息服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知识源,并随着对信息组织、信息挖掘、信息发现、信息揭示、智能技术等各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信息资源库将向着包容隐性学科信息在内的信息资源方向转化。

  为此我们要建立学科(专题、专业)信息知识库。这些信息知识库中的知识既包括学科馆员在解答学科用户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搜寻到的显性信息,也包括学科馆员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结合从信息资源库中获取的显性信息所形成的、能够解决用户特定问题的新的知识成果。这些知识成果被收人学科信息知识库,并经过加工、整理等程序构成学科信息知识库的主体,提供给新的用户或者形成更高层次的学科信息知识产品。学科专题知识库是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中特色化的专题知识集合,也是基于知识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有别于传统基于文献的信息服务的重要特征之一。

  除此学科化信息服务要借助于智能化服务平台。学科服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提供的学科服务内容均在此平台上展现。这个平台为学科馆员业务的开展提供着基本支撑,也是实现优化学科服务系统的主要技术支撑。此平台的建立、维护和发展需要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对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维护。学科化信息服务平台是联系信息用户和学科馆员的媒介,是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科信息用户通过该平台享受服务,学科馆员通过这个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它集成了学科知识门户、学科导航、RSS定制与推送、网络资源揭示、知识挖掘、定题知识服务等多种功能,是一个需求驱动的学科化、智能化服务平台,支持学科馆员的学科需求分析、学科化知识化信息选择与集成、个性化服务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2.学科化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2.1 服务模式

  根据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可以规划一个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

  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模式

  2.2 解读服务模式

  首先,高校学科化信息用户应该包括:教师、学生、科研工作者

  其次,基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库,建立学科知识库、专题知识库、专科知识库等若干个特色资源库。

  第三,在这个服务链上的节点,“检索”出现了多次,无论用户还是馆员都是通过检索获取信息的,并在“提问”中不断完善的一个服务过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与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程序相似,但也有所不同。①学科化信息服务基于信息资源主动开展服务,馆员进行信息集成、加工整理,有组织、有目的的推送知识信息;而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立足于本岗服务于读者,有问有答。②服务方式不同,学科化信息服务是主动调研用户信息需求,主动推送信息服务,基本上属于已知服务;而参考咨询主要是解答读者提问,较为被动,大多属于未知服务。③服务重点不同,学科化信息服务提供的服务内容既广泛,又有目的性,重点放在知识信息上;而参考咨询主要是提供解决读者问题的文献信息,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答案。

  2.3 学科化信息服务的途径

  用户可通过三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和知识。①学科信息用户可直接在信息资源库中检索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②学科信息用户可以把问题直接提给学科馆员,并通过他们直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③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与学科馆员切磋、交流,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单元信息或知识产品。学科化信息服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服务过程。图书馆通过智能服务平台受理用户提问,根据问题的性质、所属的学科范畴,将用户提问转交相应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通过与用户交流,明确问题的性质,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或更深层次地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在此基础上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确定服务策略并选择服务工具,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经选择、分析、整合之后,形成新的知识产品提供给用户。用户获得学科馆员提供的知识后.需要对知识服务进行意见反馈。对知识服务用户来说.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就意味着知识服务的结束,但对于整个学科知识服务系统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服务产生的知识记录加以积累、整序,按学科门类组织形成知识库。

  3.学科化信息服务内容

  3.1 建立学科馆员队伍,推广服务项目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以此拓宽、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领域和层次,加快信息传播和知识交流的速度,使图书馆的服务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馆员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不单纯是一个被动的服务者,而是图书馆与院系及研究机构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并直接参与到他们的教学科研活动中,特别是每个学科馆员要对对口院系及研究机构的专业设置、学科领域、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创新课题、人员结构、信息需求等相关情况要及时把握,从而有的放矢的地向研究人员宣传推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技术措施、服务系统、信息工具与服务项目,使资源、服务系统、信息工具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可以说有了学科馆员,才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到院系,到学科,到教研室,到课堂。随着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和深入,学科馆员在高校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学科馆员渐渐成为高校教学师资团队中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有学科馆员的良好服务,也使图书馆和各院系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为信息与院系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2 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与学科专题信息研究

  当代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一个,即知识问题。只有知识,才是唯一可持续的发展资源,其他资源都是依附于知识的配属资源。而知识问题的解决,最终落脚在提高社会整体信息交流的效率和效用上。学科馆员要熟悉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精通对口学科资源服务业务,主动深入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有针对性的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按学科专业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分析,将与用户相关的各种知识载体进行整合、筛选与集成,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信息;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帮助提高用户对相关资源的整体把握、有效利用和知识创新。为教学与研究人员提供高水平、深层次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有如:学术信息实时报道、学术著作导读、专题信息推送服务、课题跟踪服务、学术期刊信息综合服务等。

  随着学科化服务工作的深人开展,研究人员需要学科馆员能够深入到课题,为其提供更深入细致的知识信息咨询服务。这就需要学科馆员进行学科(专题)信息的研究。即根据科研人员的特定需求,对复杂的信息内容及其内在关系进行深人揭示、关联分析和知识化表现,为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专题情报知识信息服务。并帮助用户提高对相关资源的整体把握、有效利用和知识创新。

  3.3 进行用户教育与培训

  当前大力发展用户教育已经成为众多大学图书馆的共识。用户教育与培训要使广大师生和研究人员能及时学习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而不是代替用户查找和利用文献。只有将学科馆员的信息能力转化为用户的信息能力,学科化服务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和广泛的影响,取得预期的服务效果。为达到培养与提高用户信息获取能力的目标,图书馆除开展用户培训与文献检索课教学外,还要针对用户不同需求,不定期的、有目的的进行各种资源的使用技巧培训,并在图书馆主页长期提供相关信息,包括数据库实用指南、全文传递与馆际互借方法、网络资源筛选与调研策略等,帮助用户掌握常用的主体电子资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提升用户自助信息服务能力。学科馆员要经常走到院系中去,主动与专业课教师联系,将信息素养教育结合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随时、应需更新培训内容,把用户培训工作持久开展下去。

  3.4 构建图书馆知识信息社区

  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根本是用户信息环境的构建与优化设计。因此,学科馆员要从文献服务走向信息环境构建服务,引导和指导用户进行学术信息、知识信息交流,共建一个知识社区。所谓知识社区,即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网络技术的支持,以知识的创造和交流为目标的,把现实的载体和虚拟馆藏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具有空前灵活性和创造力的一种新型的学术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学科馆员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帮助导师、学科带头人,建立个人网页、博客、个人数字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学科化信息服务就是为了满足特定用户群体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这项服务应基于知识信息的分析,并依据用户需求变化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学科化信息服务不仅是一种处于不断发展和探索中的服务模式,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环境、资源、人力、组织管理、资金等各方面的准备与支持,也需要对具体环境、用户群体、服务方式、服务内容、行动措施和目标等预先进行全面考虑,以使这项服务长远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秋之.基于知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实践分析[J].情报科学,2009,27(7):1062—1066

  [2]王晓力.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2):20—23

  [3]郭晶,林琪.图书馆学科服务规划及制订方法[J].图书馆杂志,2008,27(10):32—34

  [4]安娜.图书馆学科服务矩阵组织模式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4):2—6

论图书馆学五定律与科学发展观

朱 刚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 ,江苏 常州 213001)

  【摘要】 图书馆五定律与科学发展观有着相互融合、一脉相承的关系,重新认识图书馆五定律,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搞好图书馆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五定律;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半个多世纪以前,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了闻名于世的图书馆学五原则,即: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阮氏五定律的提出,为图书馆工作指明了方向,至今仍在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个人认为,五定律也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或者说,是与科学发展观相互融合、一脉相承的,而如果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重新审视和诠释五定律,或许对我们会有新的启迪和帮助。

  1.书是为了用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图书馆是为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全部的工作目标和根本使命。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人,理解人,方便人,努力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提升人的价值。这与图书馆的办馆目的和服务宗旨是一致的。书是为了用的,就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形象表达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为此,就要树立以下三种观念:

  1.1开放的观念。开放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和发展潮流。在新的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时期确立和强化图书馆开放的办馆理念和服务宗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到来,图书馆日益形成了一种开放、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要求图书馆树立开放的办馆思想,采用开放的办馆模式。一是全面性开架。就是要实现藏、借、阅一体化的办馆模式。不是局部的、个别的或者是单向的开放模式,而是全部地、毫无保留地向读者开放,让读者尽可能方便地获取文献。不仅是一般的纸本文献,而且如珍贵的电子文献、网络数据库、网络资源等也尽可能地为读者开放。如“开放存取”观念的兴起,就是全面开架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扬。二是全天候开馆。就是要实现365天连续不间断开馆。做到物理开馆时间尽量延长,网络开放一天24小时连续不间断,尽量方便读者。三是全方位开放。就是要实现对校内、校外、机关、企业、社区的全方位开放,努力打破部门限制和地域封闭,推动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区域化、整体化、一体化和共享化建设步伐。

  1.2用户的观念。用户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图书馆工作做得好不好,只有用户才有最终的发言权和评判权。因此,要想把服务工作做好,让用户满意,必须首先从思想上真正确立“用户至上、读者第一”的观念,把用户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认真了解用户的需求,研究用户的心理,加强与用户的联系,并建立与用户良好的、通畅的、快捷的沟通、反馈、评价机制,及时吸收、采纳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把服务工作做好。

  1.3服务的观念。在图书馆,用户是上帝,服务是中心。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及时向一线服务部门转移,重点围绕用户需求,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要从服务模式、工作机制、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各方面向一线部门倾斜,不断变革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方法,优化服务环境,保障服务成效,为用户提供最优、最好的服务,以自己优良的服务效果来赢得读者的青睐和认可。从国内外图书馆成功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大馆还是小馆,无论是研究型图书馆还是普通型图书馆,无不是在服务方面力求精益求精、细致入微而鹤立鸡群、斐声海外的,如美国的国会图书馆、英国的大英图书馆、我国的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

  2.每个读者有其书。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要保证“每个读者有其书”,就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馆藏建设思想。一是建设高质量的本馆资源体系。这是一所图书馆提供服务、发挥功能的基础。要从本馆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馆藏建设目标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补充各类型的馆藏,包括纸本型、电子型、视听型等多种形式,充分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二是提供丰富的网上文献资源。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日益普及和飞速发展,图书馆日益形成了一种网络化、智能化的服务环境和工作环境。众所周知,Internet是一个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的信息源。图书馆应该充分重视Internet十分丰富的网络资源体系,组建专门的网络资源开发队伍和机构,花大力气做好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并及时提供读者使用,以弥补本馆文献资源不足的矛盾。三是大力推进区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由于种种原因,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能给读者提供百分之百的资源满足率。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文献需求,就必须及时推进区域文献资源共享和合作计划,大力建设各类型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如CALIS、JALIS、CADLL等项目,都是资源共享、馆际合作的典范和示范项目,在区域文献共建、文献传递服务、有效提高区域文献信息保障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

  3.每本书有其读者。体现了协调发展的思想。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要保证“每本书有其读者”,就必须认真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大力开发馆藏文献资源,充分发挥馆藏利用效益。就是要贯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一手抓馆藏,一手抓服务,做到馆藏与服务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也才能做到“每本书有其读者”。一是开展特色服务。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生命。图书馆服务工作做得好,就必须要有特色。二是开展精致服务。现代社会已进入到一种精细化时代,就是要讲究和体现服务的精致性和细微性。如在读者服务中,要充分满足每一个读者的细小的文献信息要求;要给每一位到馆读者提供一个优美、洁净、舒适的阅览学习环境;要注意工作人员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等,给每一个到馆读者留下一个温馨而美好的印象,这一点对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开展人性服务。人性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图书馆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文化机构,更要体现服务的人性化和便捷化,如尽量延长开放时间、优化馆内学习环境、扩大资源开放范围、设置无障碍服务设施、提供公共文化休闲服务,尽量方便读者,才能吸引读者多到图书馆来,也才能充分发挥馆藏资源效益,有效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3]。

  4.节省读者的时间。体现了统筹发展的思想。

  就是要统筹馆藏、服务、技术的同步发展。在图书馆工作中,馆藏是基础、服务是中心、技术是保障。特别是随着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图书馆只有及时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用高科技来武装图书馆,走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道路,才能极大地提高服务效率和工作效率,满足读者节约时间的需求。一是建设本馆自动化服务和管理系统。建立集成化的图书采编、流通、借阅、查询、服务系统,满足读者对本馆文献资源快速检索、查阅、获取的需求。二是及时联接各种不同形式的网络体系。包括校园网、城际网、国际互联网(Internet)等,满足读者查询馆外文献和网络资源的需求[4]。三是广泛开展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这是实现保障读者文献需求,节约读者等待时间的根本途径和措施。据统计,国内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的图书馆建立了多种类型的文献共建和合作关系,不同程度开展馆际合作和共享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合作保障活动,给广大读者利用文献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便捷。

  5.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图书馆这一社会机构的形态、功能、服务方式和工作环境都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及时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不断更新变革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具备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一是服务理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先导,理念是方向。只有确立正确的办馆理念和服务思想,才能把服务工作做好。在当今时代和社会,开放、服务、合作、共享、双赢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并且在图书馆界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认可,并且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和丰富这些服务理念和服务思想。二是服务方式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如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自动化检索技术、智能化识别技术都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数字图书馆、网上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趋势[5]。作为一个具体图书馆来讲,就要努力提高本馆的自动化建设和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创新服务的模式、方式和方法,为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三是服务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任何因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馆员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因此,图书馆必须把人的建设摆在首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提高全体馆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现代技术条件下开展现代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和持久繁荣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群,王中霞. 重读《图书馆学五定律》有感【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4):3-4

  【2】 赵琪,田辛玲. 网络时代图书馆学五定律的适用性【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4):5-7

  【3】 张雪梅. 图书馆学五定律与《图书馆服务宣言》内涵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4):8-11

  【4】 魏书娟. 图书馆学五定律的再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1):15-17

  【5】 林青. 对《图书馆学五定律》人文精神之解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18-19

探索构建公共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平台

钱舒屏

(常州市图书馆 21300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参考咨询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和功能。如何在既有条件基础上建立起高效畅通的崭新服务平台,是时代给与图书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继承传统参考咨询的服务精神下,公共图书馆更多的是要思维突破,技术创新,在新平台上发挥新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发展 网络参考咨询 网络数据库 可持续发展

  参考咨询是读者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或通过图书馆平台向其它专家提问并获得解答的一种信息服务方式。从诞生的那个时刻起,参考咨询百年来都是图书馆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身为"图书馆的心脏",参考咨询服务在开发和报道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智力资源、宣传和扩大图书馆的影响等方面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参考咨询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线咨询、实时咨询、互动咨询、可视咨询等各种方式纷纷涌现,为读者提供网络时代实时、动态、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一、构建网络参考咨询平台建立的必要性

  当代的图书馆是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探索图书馆由手工操作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图书馆的现代化,以实现图书馆工作计算机化为中心。当代图书馆学中任何重大的研究课题,都需要将传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随着信息的快速膨胀及网络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正在逐渐数字化网络化,越来越多的读者逐步具备网络使用能力并越来越依靠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和利用。许多现代图书馆都拥有了各自的网站,而在其主页上大多都提供了大量外购的电子文献资源、自建的各种特色数据库、各种学科的知识导航库等,从而向读者提供丰富的文献存储和检索服务。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信息咨询服务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咨询需求。

  如何能够让读者在检索使用各种资源时可以不受任何系统、资源、地域等限制提出咨询并能及时获得可靠的知识反馈,已经成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图书馆急需通过一个网上实时咨询平台向读者提供多种服务,从而使参考咨询服务超越时空限制,实时地多方位满足读者的需求。面对这一挑战,一种新的参考咨询服务形式——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应运而生。

  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也称为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或电子参考咨询服务,是指通过常见问题解答数据库、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在线聊天、共同浏览等形式满足读者各种信息需求的参考咨询服务。

  传统的或惯有的参考咨询模式是参考咨询员坐在咨询台工作,处理各种类型的咨询,从简单的问题到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型工作。相应的,网络参考咨询也需要一个读者与参考咨询员交流的平台,一个信息传输的平台。而目前,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国内的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尚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如何构建高效畅通的网络服务平台,是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构建网络参考咨询平台的可行性

  (一)充足可靠的数字资源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扩展和升级,而作为重要的电子资源,网络数据库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因此当代公共图书馆已经具备了构建网络参考咨询平台的条件。

  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及光盘、磁盘等电子出版物相比,网络版数据库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国外,数据库生产已形成规模,走向产业化和商业化,这就使得网络数据库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数据库规模大、数据量多,增长迅速。如号称世界上最大学术电子出版物供应商的Elsevier Science,通过ScienceDirtect可在线提供多个数据库产品服务,包括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多个专题数据库、12种参考工具书及15个书目数据库,可检索、浏览的信息资源包括1500多种全文学术期刊、 5900万条文摘记录、两百万篇学术期刊论文。二是数据更新速度快、周期短,如SCI、ISTP、BA、EI等著名文摘索引的印刷版、光盘版一般为每季度或每月更新,而相应的网络版数据库通常是每周更新;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更新通常早于其相应的印刷版,为每周或每日更新;而电子报纸的更新速度则可以以小时、分秒计算。

  可以说,基于以网络数据库为主的数字信息库,作为图书馆网络咨询平台的数据支撑已经建立并正在迅速扩展,相应的,图书馆网络参考咨询的管理和服务也应及时跟上步伐,创建起可以广泛读者的网络咨询平台。

  (二)丰富多样的服务手段

  实现网络咨询服务的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目前国内大型图书馆的实践情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种类:1)FAQ 知识库服务。一个界面清晰、检索方便、回答问题清楚全面的FAQ 知识库是网络参考咨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一旦有咨询需求,在寻找参考咨询员帮助之前, 可以首先查找常见问题知识库FAQ 里类似的咨询问题, 进而通过其所提供的信息源找到自己所需的答案。2)非实时咨询服务。通常情况下的非实时咨询服务采用的是电子邮件或WEB 表单的服务形式, 使得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将咨询问题发送给相应的咨询人员。这种形式的操作十分简单, 很受咨询读者的欢迎, 是当今国内外最主要的咨询方式之一。3)实时咨询服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安装诸如腾讯QQ ,移动“飞信”等在线咨询插件,就使得咨询读者可以与咨询馆员在网上进行实时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达到对问题本质的澄清和细节的调整, 从而确保读者得到更加适合于自己的信息需求。4)网上知识导航服务。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急剧增加, 作为咨询系统门户的知识导航功能也是不能缺少的。网上知识导航, 可方便咨询读者进入到自己所感兴趣的网站中浏览、查询。网上知识导航可分类设定,内容覆盖面较广, 收录站点较全。除此之外, 咨询读者也可添加自己感兴趣的站点, 经过图书馆的后台审核后, 即可入库。

  三、选取网络参考咨询平台的发展模式

  如何在各种服务手段中选取适合当代公共图书馆网络咨询平台的发展模式?

  首先要考虑的是图书馆网络咨询平台的服务对象。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大众读者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的读者,都有其特定的服务内容与需求,这就是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区别。因此,相对于高校图书馆专业鲜明、内容固定的优势,公共图书馆网络咨询平台的建立更具挑战。

  其次,除了复杂多样的服务内容和需求,作为公益性的服务单位,公共图书馆最经常的问题是网络参考咨询人力不足、经费短缺,担心如果没有经费支持,网络参考咨询将如何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再者,网络信息咨询对咨询服务人员素质要求提高,尤其是在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驾御能力,英语水平,信息商品意识和信息服务意识等方面。传统参考咨询要求咨询服务人员职称高,经验丰富,知识广博。咨询馆员从知识结构上看,多偏重于基础文献知识和目录学知识,从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看,多偏重于老年化和高职称。随着咨询环境的改变,这一切都应加以调整,图书馆需要重新评估咨询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具体地说,网络信息咨询对咨询服务人员在以下几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①信息能力:良好的信息意识,包括对信息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对信息持久的注意力,对信息科学的处理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即能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参考服务工作自动化,能运用光学技术使文献信息缩微化、光盘化,能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使图、文、声、像信息一体化,能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使参考服务网络化、信息传递高速化。②公关交际能力。③科研能力:发现参考服务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敏锐性;筛选、评价、运用参考服务成果的批判性;概括升华参考服务实践经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④综合反映能力:包括观察力、倾听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分析判断力、表达力等。

  为了应对多样化的咨询服务内容和需求,以及解决公共图书馆网络咨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目前最常见的网络咨询平台是图书馆网络合作信息咨询平台。图书馆网络合作信息咨询的形式一般通过事先约定合作的方式, 如通过电子邮件合作, 建立网络咨询讨论, 或共同开发网络合作信息咨询系统等。确定成员馆权利义务,成立统一的协调中心或中心图书馆。网络合作信息咨询系统由协调中心或中心馆和各成员馆构成, 协调中心负责咨询问题的接受与分配, 参与网络合作信息咨询系统的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 互相合作, 共同解答用户的咨询提问。为高速有效地完成咨询解答, 协调中心或中心图书馆通常将用户的咨询提问转交给合适的成员图书馆, 或者组织成员馆共同解答用户的疑难咨询。

  尽管诸如由上海图书馆主办的网上联合知识导航和江苏省公共图书馆联合参考咨询网等网络合作信息咨询平台取得了长足有效的进步和发展,作为图书馆个体来说,要想真正成功地建立起网络参考咨询平台,关键还在于根据自身的特色,有效地抓住发展机遇,找准适合自己的平台模式,或者在原有的网络咨询平台模式的基础上,搭建新的互动平台,开创新的服务方式。例如参照百度“知道”、新浪“爱问”和雅虎“知识堂”等中文网络知识问答平台,采用咨询前选择,咨询后评价的体系模式。参考咨询员不仅充当回答问题的“信息咨询员”角色,更可以发动读者群体的力量,让读者在这个平台上不再单一地只是提出问题,而对其他读者的问题也可以做出相应的解答,或者对某些问题的答复进行修改与补充,因此参考信息员还应当承担起管理和组织的责任。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还可以建立某种激励机制,如积分措施,奖评措施,让提出问题的读者打分,图书馆定时定期地对积分高、评价好的读者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网络参考咨询平台更加灵活,更有利于提高读者的积极性,让更多的读者关注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参与到这项服务中来。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读者的服务反馈来监督和评价参考咨询员的工作态度和质量,引进岗位竞争制度和激励制度,增强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必须紧跟现代化的步伐,利用好日益膨胀的网络数字资源,根据图书馆自身特点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网络参考咨询平台,用创新的眼光和手段,多借鉴,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参考咨询的质量,发挥和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为广大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文庭孝,网络信息咨询与传统参考咨询比较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0(4):24-28

  [2] 叶莉,基于WEB 的虚拟参考咨询平台的建设与开发——以武汉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2):117-120

  [3] 邓红巧,罗中凤,图书馆网络信息咨询平台的构建,现代情报,2004(11):72-74

  [4] 毛丹,中文网络知识问答平台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启示,图书馆学研究,2009(6):79-81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刘晓丹 常州工学院图书馆

  摘要:本文介绍了信息素养的涵义及内容,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缺失现象的分析,说明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素养

  1. 信息素养

  1.1信息素养涵义

  信息素养(也称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在1974年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提出来的,现在比较认同的定义是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报告中所指出的:信息素养是指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找到、评价及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素养对人类显得越来越重要。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2000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个人或整个民族都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在信息社会,任何人都应该拥有利用信息、提高生活质量的权利。为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性和提高生活品质,人们需要获取信息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从过多的信息中找到和使用各种类型的信息以满足广泛的个人和事务的要求。

  1. 2信息素养内容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是培养学生具有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检索、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将获取的信息与自己已有知识相融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与任务;培养学生能够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马海群教授认为:信息素养是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智慧、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涉及更宽的方面。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依靠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200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家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委员会、国家信息论坛在布拉格召开了信息能力专家会议,讨论并发表了《迎接有信息素养的社会》的布拉格宣言,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人对信息重要性和需要的知识,以及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确定、查询、评价、组织和有效生产、使用与交流信息的能力,这是有效进入信息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终身学习的基本人权的一部分”。

  2.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现象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体现在几个方面

  2.1信息意识淡薄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觉悟;缺乏对信息的感知能力、识别能力、吸收能力和运用能力。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不能有效地发现自身的信息需求,从而自学积极主动地寻找信息。大学生的信息保密意识也极为淡薄,如在网上写博客或发贴时,经常会透露自己的个人隐私,另外在某些网站要求注册时填写了自身的真实资料, 对网站注册流程说实话, 或者是有些网站要求必须填写真实资料, 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更多个人信息的泄漏。

  2.2信息道德失范

  信息道德是一种伦理道德,指人们在信息创造、信息服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传播等活动中,所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动准则,它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信息行为主体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网络犯罪、危害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信息污染、网络黑客、网络迷信等一系列更棘手的问题,据调查统计,信息窃取和盗用、信息欺诈和勒索、信息攻击和破坏、信息污染以及滥用等各种信息犯罪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也频频发生,给国家安全、知识产权以及个人信息权等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也反映了在信息活动中违法行为和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的现实。

  2.3 信息能力较低

  信息能力是人们从事信息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应有的素质。信息能力是针对信息而言的,是信息社会所必备的能力,对非专业信息人员而言,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应具有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识别能力、信息分析综合能力及信息的存储加工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如今很多高校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虽然经受过检索知识的培训,由于不重视,效果较差,仍然对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缺少基本的认知常识,所以常常望洋兴叹,而且很多大学生上网目的只是一味地在聊天、看一些无聊的八卦新闻、玩一些网游或为应付作业寻找现成的答案等,由于信息免疫力差,他们经常会受到信息垃圾、虚假信息以及各种色情、暴力、欺诈信息的侵扰。

  2.4 信息语言受限

  这里所述的信息语言一是指信息检索语言,二是指信息交流语言。信息检索语言是用来描述信息特征和表达信息检索提问的一种专用语言。它依据一定的规则对自然语言进行规范,将其编制成表,供信息标引以及检索时使用。由于缺乏检索语言知识,大学生们在检索技巧上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法从大量信息源中便捷地获取自身所需。信息交流语言则是人类在信息交流中的重要工具,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的语言,但大学生一般因英语水平受限,大多只去浏览中文网站,获取中文信息,这就造成信息源的局限性,致使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世界最前沿的研究状况和成果。

  3.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需要。就我国高校大学生目前的信息素养状况宜采取三级教育模式,即初级培养、中级教育和高级培训三个层次。

  3.1初级培养:主要针对新生,以培养大学生最基本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包括信息观念的正确引导,信息检索技能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养,另外也要进行软件、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的基本使用培训,通过所学让学生了解信息源的类型、特点,以便根据课题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源、使用合理的检索技巧获取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科学的组织、评价、综合利用以完成具体的任务。

  3.2中级教育:主要针对二三年级学生,以培养大学生信息技能和相关知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基础知识、信息伦理、信息政策、法律和标准、信息的价值和作用、计算机技能、网络通信技能等。这一阶段可设立知识产权法、计算机编程语言、网页制作等课程。

  3.3高级培训:主要针对大四和研究生,这个阶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以提升大学生对信息的检索、分析、综合、判断直至创造新信息为目标,教学内容可包括信息伦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评估、信息检索结果的评价等,通过相关课程学习,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打下基础。

  4.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

  4.1高校图书馆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2002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定位是文献情报中心、学习资源中心、知识管理中心。其新功能集中表现为知识服务,它将成为今后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专业取向、标志性的服务内容。

  处于现代的信息化社会中,高校图书馆的新任务主要是发展数字化参考资料服务,发展数字化教学辅助,发展虚拟参考服务、开展学科化服务、加强数字资源的保存和保护、发展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加强对学生信息智慧、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4.2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4.2.1信息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各高校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长期以来,有计划、有目地、有针对性地购买了相应的文献资源,使得它拥有丰富的完整的系统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不仅收藏了许多丰富的印刷型文献资源,而且大量引进和发展电子载体文献,包括中外文数据库、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及光盘资源,高校图书馆已逐步发展成为学术信息资源的集散中心,这为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2.2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带来了契机,很多高校在九十年代就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普遍利用网上信息查询系统为读者服务,文献的采购、编目、流通、典藏、阅览等常规业务工作也实现了自动化。同时,图书馆既是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科研网的骨干节点,更是教育信息化的桥梁,各高校常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数据库资源和先进的计算机资源建设,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教室,为读者开辟获取信息资源的多种渠道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络开展参考咨询、用户教育等信息服务,特别是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立,开辟了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化发展道路,所有这些,都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信息技术优势。

  4.2.3信息人才优势:信息素养教育是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拓展和深化。对于有着二十多年文检课教学经验和长期以信息活动为主业的图书馆员来说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员是由多层次、多学科人员构成的一个复合型结构的专业人才队伍,尤以信息管理人才为主,他们中间有的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信息管理经验和较强的信息检索技能,有的从事过“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有较高理论水平;有的具有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信息检索的实践经验,这些人员具有很强的信息认知、获取和利用的能力,这样一支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熟知信息资源检索的工作人员队伍,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

  5.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

  高校图书馆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当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按照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采取相应的培养方法,从而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发挥其独到的作用。

  5.1利用信息课程,加强信息知识教育

  网络环境的开放和信息资源的庞大赋予信息检索课以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检索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应与时俱进。面对新生,可采取“新生入馆教育”或开设《信息概论》课程,以培养学生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新观念,强化他们的信息意识,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则要将信息知识嵌入到专业课程中,与专业知识整合,如开设专业文献检索课程;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或研究生,则应把信息课程的考核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和专业知识学习挂钩,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或专业课的学习来检索文献、利用文献,这样既引起学生对检索课的重视,又有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也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2利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所谓在线信息素养教育(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基于Web的信息素养教育,其教学活动不受时空限制,同时强调教学的交互性和个性化。在线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开发普通网站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两种形式。相对而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开发课件简单快捷、易于维护更新,同时具有系统的学生管理工具、强大的交流工具和完善的测验功能,但最大的障碍在于使用的经济成本比较高。

  国外在线教学经验值得借鉴,如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系统数字图书馆资助开发的TILT(Texas Information Literacy Tutorial)等,其在线课程主要介绍数字资源的检索和利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超链接功能进行跳跃性学习;可以通过预先测验了解自己的目前水平;可以方便地利用各种同步和异步交流工具;可以感受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刺激;可以进行在线测验和提交在线调查表等。

  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已经引进或自行开发了网络教学平台,如南京大学引进了天空教室XP,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目前也都开发了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这些硬件设施的应用与推广,为图书馆尝试利用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图书馆可以自行构建信息素养教育网站;直接开发和发布课件。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图书馆来说,可以先考虑构建简单的信息素养教育指南(包括以PPT格式、PDF格式、网页形式等发布),积累素材和经验,为将来可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奠定内容基础。在线教学强调交互作用,不管是采用普通网站还是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一般不能只提供课件,更为主要的是强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学习。比如网上考试系统,如对新生通过入馆教育的培训,要求学生利用网上模拟考试平台,进行信息基础知识的考核,合格者才可办理借书证,二三年级的学生,可采取自学课件内容,随机答题方式获得相应学分。

  5.3和其它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共同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信息素养教育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高校图书馆不是一个孤立的部门,不能故步自封,应该与学校电教中心、教务处、网管中心以及专业院系加强横向联系,共同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系列活动。如常州工学院图书馆与与电教中心合作完成了“图书馆利用指南视频上网”项目,为新生入馆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再如,与院团委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大学生读书节”系列活动,在学生中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提高了大学生利用图书馆、利用信息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主人和信息的主宰者。

  信息素养能力并非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而是交织在其内容体系结构与顺序安排之中,是一种学习过程的“重组”,所以必须提倡与院系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将专业任课教师所设计的课件与信息素养教育相结合。合作形式主要有两种:

  (1)由馆员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然后由教师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

  (2)由馆员和专业教师联系,了解专业课的研究内容的研究方向,结合专业课程,在介绍基本的信息检索、利用和评价技能的同时,侧重介绍本专业知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5. 4对信息素养教育质量进行评价。

  信息素养评价是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是信息素养教学与评价的基础,该体系的建立对促进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全面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示范性框架研究的成果认为:信息素养评价的内容包括方式评价和学生成果评价;信息素养评价的4个层次:满意度评价、通用信息素养能力评价、基于学科的信息素养能力评价、反馈评价;信息素养评价的方法:无指标评价与指标评价。信息素养教育质量评价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教师的信息素质,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高校可根据不同自己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该具有个性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于红梅.论国外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扩展及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6)

  2.刘春静.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情报探索,2008,(2)

  3.徐仁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情报探索,2007,(12)

  4.徐爽.论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

浅谈图书馆员的伦理认知和权利保障

(溧阳市图书馆 潘信如)

  【摘要】随着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飞速发展,服务技术越来越高精尖,读者对图书馆员的依赖越来越多。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入,既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现代化方法和设施,也离不开业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从伦理社会走向法理社会的今天,图书馆行业应以法律的思维来审视图书馆问题,提出读者权利和图书馆权利的法律概念,这样,才能确保图书馆事业的长效、持续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员、伦理认知、权利保障

  随着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飞速发展,读者和图书馆员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服务的技术越来越高精尖。不论图书馆发展到何种形态,其本质都是提供服务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知识的需求,服务永远是图书馆的主题。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入,既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现代化方法和设施,也离不开良好的服务氛围,其中馆员的伦理素质,更成了现代化图书馆提高服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

  1.图书馆员伦理认知的知识性、德性、人性和责任性,已成为必备的综合素质。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是指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图书馆员伦理是图书馆员在履行自己职责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图书馆员伦理属于职业伦理或专业伦理范畴。图书馆员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内容,主要由所属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公民的传统道德观念以及图书馆使命共同决定。对图书馆员伦理内容和属性的研究总与道德、价值相联、围绕服务社会和国家的核心价值展开。综述研究所得,图书馆员伦理涵盖知识性、德性、人性和责任性已然成为业界共识。

  1.1馆员伦理认知必备的知识性

  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公共域场,作为媒介的主要职责就是扩大知识的公共性效度,传播知识而不是封存读物是图书馆的应然定位。由此,重视知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意念的构成。图书馆员要经常努力学习,熟练的掌握各种资料,对新兴学科不但要有了解而且要深层次的研究,这是知识层次发展对图书馆伦理的要求。同时,读者群体认知水平和知识获取途径的偏好亦会对伦理的知识性提出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对知识的掌握要有全面性,不断拓展知识的广度。由技术衍生的伦理要求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新的使命感,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加强对知识发展的适应,摆脱行为模式的路径依赖,才能应对时代的要求,开拓新型图书馆的建设从而保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持续性和先进性。

  1.2馆员伦理认知必备的德性

  伦理道德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并不能消逝伦理内涵中的德性要求。在有悠久道德和礼仪传统的中国,对德性要求的思虑和践行更具有现实意义,是良性价值重塑的积极因子。

  图书馆伦理的德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职业工作功用或意义的认知;一是传统道德和社会价值的影响。前者有助于图书馆员理清职业除却作为谋生手段外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即职业的存在是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图书馆员作为两者互动实现的介质,必然需要良好的德性来保证互动的和谐和持续,图书馆的能动认知达到何种水平则处决于德性积淀和德性敏感度。后者对图书馆员德性的影响则是外在的、隐蔽的、深远的,是孩童时代开始熏陶,人生阅历与社会价值、道德维度融合的结果。

  1.3馆员伦理认知必备的人性

  人的发展是在认识群体和个体关系的过程中进行的,两者关系的辩证最终要求人自身发展的全面性,即要对作为主体人的合理要求或良好的发展给予满足或创造条件。在图书馆工作中,图书馆员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新时期的职业要求,将自身定位于读者发展辅助条件的角色,为各种层次的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从更加人性化态度践行自身职责。这是自身价值融入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和表现,构成图书馆伦理的重要维度。

  以人为本理念日益成为各行业行为的主要指导思想,工作的开展指向对主体的满足,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亦不能例外,服务开始成为重要的工作理念。宏观层次是硬件设施的提供和软性环境的建设,人文层次更多的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具体要求。平等对待读者,要有周详的服务计划和措施,对特殊群体(例如残疾人)的照顾等等,都是图书馆伦理的时代要求。

  1.4馆员伦理认知必备的责任性

  图书馆的责任属性主要是一种为他的义务性责任,具有单向性,不以某种权利的获得为前提。同时,又是一种资格性义务,只有具备图书馆员的身份,才具有义务履行的资格。图书馆的伦理责任主要有自我责任和拓展性责任两种类型构成,两者都是图书馆员主观向度的意识或行为的表现,互为补助。

  图书馆员伦理构建的路径,首先,必须依托学校,进行正规的图书馆员伦理教育,并且建立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促进图书馆员伦理的制度化。其次,图书馆行业应经常开展伦理研究,为图书馆员伦理构建提供智力支持,为图书馆员职业意识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2、从伦理社会走向法理社会的今天,图书馆行业越来越多地以法律的思维来审视图书馆问题,提出读者权利和图书馆权利的法律概念,这样,才能确保图书馆事业的长效、持续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具有维权意识,图书馆也把“读者第一”作为服务的宗旨,以读者的满意度来衡量图书馆工作。馆员只有为读者服务的义务,却没有人格尊严,身心健康和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对图书馆工作没有话语权,这种情况极大地伤害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从长远来看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员提出伦理新要求的同时,图书馆员必须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自己的权利。

  2.1馆员的人格、心理状态需要权利来保障

  在农村图书馆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些读者不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无视图书馆员的管理,不尊重图书馆员,甚至出现个别低素质读者漫骂、侮辱馆员。同时图书馆又规定不允许馆员与读者发生争执,强调零投诉,无论理由有多充分,图书馆领导习惯于站在读者的一边批评馆员而不去了解、调查读者的过错,不尊重馆员,对馆员发生此类事情会影响到其工作考核,在“读者第一,顾客上帝”的服务理念下,广大图书馆员只能忍气吞声,调整心态以应对各种素质低下的读者。

  目前,图书馆职业地位还不算太高,有一部分行业外人士认为图书馆员的工作就是看门、登记、借借还还,清闲而没有创造性,馆员缺乏职业认同感;图书馆事业对馆员计算机、外语及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内容不仅包括书刊借阅,还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OPAC服务、定题服务、查新评估等服务项目,对部分馆员造成心理压力;馆员福利待遇低,工作发展空间小,容易产生心理倦怠,职业幸福指数低下。

  2.2馆员职业的健康危害需要权利来保障

  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存在的各种有害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尘螨是图书馆中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种寄生虫,时常潜伏在书籍中,一旦受到其叮咬,局部皮肤就会出现风团、豆疹、水疱,常因抓破而感染。虫螨侵入呼吸还能继发引起哮喘、过敏性鼻炎,图书馆内部高档装修带来有机气体污染和放射性气体污染,严重影响馆员身心健康。计算机、复印机、图书临测仪、充消磁仪、磁条等现代化设备在图书馆广泛使用,这些现代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电磁波,使操作人员身体的新陈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降低人们的疾病抵抗力。图书馆的计算机操作人员,长期上书、倒架、搬书的书库管理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炎、关节损伤、腰肌劳损。

  2.3馆员的继续教育与科研需要权利来保障。

  现代化的图书馆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得图书情报知识,又掌握现代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还了解和熟悉相关学科背景知识,学历高而又安心本职工作的人来担任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现有的馆员队伍显然与这样的要求相差甚远。馆员基于自身提高素质和工作的需要,会有参加继续教育、从事科研活动的要求。但由于图书馆工作条件的限制和管理理念的偏差,致使大部分普通馆员湮没在琐碎的日常事务工作中。图书馆为社会提供知识服务,馆员却处于知识贫乏的状态,这样的馆员如何贯彻图书馆精神,为社会消除知贫困?图书馆必须以认识到,他们不仅有责任向公众提供知识服务和阅读服务,同时也有责任谋求馆员自身的发展,尤其应注重为馆员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使图书馆成为一个造就人才的重要基地。

  2.4馆员参与民主管理需要权利来保障

  长期以来,图书馆沿袭传统的管理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习惯于把馆员视为单一的被管理者,很少考虑馆员的民主权利并吸收他们参与管理,致使相当一部分馆员变得墨守成规,谨小慎微,服从和依赖心理强,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差,未能发挥应有的潜能;而另一部分参与意识很强的馆员在这种缺乏民主气氛的环境中又感到严重受挫,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因此,图书馆员必须树立权利意识,以民主和法制保障自己的权利,图书馆应尽快将维护馆员权利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郑江艳,类延村.图书馆员伦理的认知与构建.图书馆学研究,2010(1):31-33

  [2]孙凌云.关于馆员权利问题的探析.图书馆学研究,2010(1):34-36  .

预防和治理高校图书采购领域腐败问题研究

武群辉,李卫峰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江苏 常州 213001)

  〔摘要〕高校图书采购领域的腐败案件时有发生,文章就预防和治理高校图书采购领域腐败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预防和治理办法,使图书采购人员不想、不能、不敢腐败,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理图书采购领域腐败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图书采购;采购招标;治理腐败

  〔中图分类号〕G258.6

  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高校评估对图书入藏量的指标要求,各高校每年的文献购置费都显著增加,图书馆每年有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图书购置费,这块大蛋糕引起了不少图书出版社以及代理商强烈兴趣和激烈竞争。〔1〕一直被人视为“一方净土”、“清水衙门”的高校图书馆,在面临发展机遇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社会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不断渗透和冲击,腐败案件时有发生。为了预防和治理图书采购领域腐败问题,提高图书馆购书经费使用效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 完善制度建设,使其不想腐败

  邓小平同志指出:“反腐倡廉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制度好了,可以使坏人不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2〕要有效地治理高校图书采购腐败,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应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使图书采购权力的运行有章可循。

  教育部办公厅2006年发出了《关于加强各类高等学校教材和图书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各高校要加强对图书采购人员的思想教育,倡导好的职业道德,使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反腐倡廉思想,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和商业贿赂的侵袭。《通知》中明确指出严禁高校在图书采购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取回扣、手续费或其他利益。高校要认真清理本校关于图书采购工作的相关规定。凡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要立即进行修订或废止。要针对图书采购中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重点环节、关键岗位和突出问题,及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严肃图书采购工作纪律,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学校财务、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监督,严肃执纪,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国家和教育部相关规定的问题。对违纪违法人员要追究其法纪责任,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在《通知》发出后,各省市教育厅和各高校也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采购的规范管理,制定了各高校图书采购的具体管理办法。要防止图书采购商业贿赂现象发生,必须建立健全图书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程序制度,让一切交易行为都发生在阳光下,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接受各方监督,建立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机制。〔3〕

  健全图书采购制度,完善图书采购体制和机制,筑牢法纪防线。尽管各高校图书采购部门都制定了图书采购的规章制度,但是,目前许多图书采购规章制度很陈旧,不适应当前高校图书采购的实际情况。繁琐、复杂、陈旧的规章制度在新的条件下有可能为许多腐败行为提供合法的制度保护。因而,有必要对那些过时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清理。在修订和完善高校图书采购规章制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形成制度的系统合力,各种制度规章之间要相互配套、形成合力,防止出现只强调局部、互不衔接甚至相互抵触的问题。二要注重制度的科学严密性。制度条文的解释应具有唯一确定性而不应有歧义,制度的执行要有具体可操作性。三要注意制度的效力问题。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应结合高校自身的工作实际,能客观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尤其能压缩权力行使中自由裁量的空间,减少权力运作过程中的租金含量,从而达到有效反腐防腐的目的。

  从宏观到具体,在图书采购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具体管理办法,使得从事图书采购的人员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从制度上要求图书采购人员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诱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权力,正确对待和处理自身利益,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完善的图书采购制度使图书采购人员不想腐败。

  2 规范操作流程,使其不能腐败

  改革图书采购方式,实行阳光操作。图书采购采用公开、公正招标,阳光操作,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不正之风在这一领域的产生,改变过去个别人决定采购方式和决定商家的暗箱操作方法,使图书采购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运作。各高校必须制定图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办法,规范学校图书的采购及招标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图书的质量,促进图书采购工作的廉政建设。

  2.1 图书采购招标

  高校图书招标采购,是高校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规范高校采购管理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措施之一。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重大项目的采购过程应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对其采购行为应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图书采购应纳入政府采购范畴,高校图书馆应采用图书招标采购。〔4〕

  通过图书采购招标有以下优点:(1)通过书商之间的相互竞争,降低了购书成本,少花钱,多买书,提高了图书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2)提高图书采购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形式,可有效防止采购过程中的腐败行为,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行为的产生,保护了国家和读者的利益;(3)有利于将图书馆部分业务与图书招标捆绑外包,减轻采编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4)能依法保护图书馆利益和中标供货商利益,使双方达到双赢的目的。但是进行招标后这些好处或效果并不是都能实现和获得,图书采购在招标和执行过程中仍然有问题和缺陷存在。在图书采购招标操作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问题和弊端的存在并加以避免。

  2.1.1 招标公告应尽早公开宣传

  为了扩大图书采购招标过程中的挑选余地,选到令校方和图书馆均满意的供书商家,招标机构要对每次招标的相关事项(投标人资格要求、领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和地点、开标时间等)提前半个月以上时间在便于投标书商访问的网站上公布,对于有实力、有潜力的书商,还应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邀请其投标。

  2.1.2 评标规则提前制定,语言严谨规范

  评标规则应在招标公告发出前制定,不能在开标过程中或开标后再定,确保对参与竞标的书商的公平、公正。标书和评标规则使用语言要做到严谨规范,避免内容含糊不清,避免意愿表达不够明确具体,使投标方在承诺时偏离招标方的意愿表达,甚至成为钻空子的依据。〔5〕

  2.1.3 招标评委会由高校多部门人员组成

  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招标评委会应由主管校长、财务处、审计处、纪委和图书馆的相关人员组成,其中图书馆应至少派出馆领导、办公室主任、采编部主任和采购员参加。如果图书馆方面参与人太少,很可能会导致个人意志主导评标的现象发生,或者中标书商令图书馆不满意。

  2.1.4 评标过程应公平公正、规范合理,充分考虑书商利益,达到双赢

  开标时必须先由投标人现场打开原来封存好的投标文件在评委面前公开唱标,在经过评委的资质审查和回答相关提问之后,投标人方可离席。待全部投标人唱标完毕后,再由评委会集体逐项打分评标。有条件的话,可由纪委和审计部门的评委带领图书馆专家评委对入围商家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卖场规模、书源广度、品种侧重点、图书加工能力、为其他客户的服务情况等)并写出考察报告,根据考察情况,评委会再次开会讨论,以协商或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确定中标商家。

  在评标过程中,并非折扣越低越好,应充分考虑中标书商的利益,避免图书供货商投标时承诺多,中标后兑现少的现象发生。〔6〕对图书采购的评价不能只讲折扣,不能简单地以为低折扣就是堵住了腐败的源头。压低书价,也许就是以是质低为代价,非法盗印、以过季图书滥竽充数等现象随时会发生。因而一些低折扣后面可能还隐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违法乱纪也就不可避免。

  2.1.5 合同条款内容齐备详尽完善

  签订合同时必须做到合同条款内容齐备详尽完善。合同内容应包含双方责任、到书时间、采全率、让利率、包装运输、加工服务、财务结算、违约责任等条款,避免在合同内容中出现漏洞,合同中还应规定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如供应商出现违约行为,采购人有权停止与供应商的合作。如违约责任重大,采购人可按我国的相关法律追究供应商的责任等内容。

  2.2 实行立体式采购,严把验收关

  邀请高校各院系专家、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图书采购顾问队伍参与到图书的书目征订和现场采购活动中来,还可结合读者荐购的形式,进行立体式采购。〔7〕防止个别图书采购人员在采购图书的过程中,与书商勾结,选择折扣低的出版社,损害国家利益。应建立分层次、分级的采购制度。对学科发展前沿性的书籍要完整地、保质量地采购,要不惜资金;对专业建设必需的主干课程教材要作为重点选购;对基础性公共选修课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图书可作为一般性建设项目,选择国内知名出版社和相关专业出版社的图书。

  图书采访完成后制作送书单,一式三份,由图书馆领导统一签字,一份交给书商作为采购图书的依据,一份保存在采访部门存档,一份交给专职图书验收人员。专职图书验收人员以送书单为凭据,及时对图书认真查验,核对书目、册数、金额是否与合同的要求相符;印刷装帧质量是否合格;图书颜色是否饱和、图表是否清新;做工是否精细。统计各书商各批次的到书率、派书的差错率,纳入对书商的信用考核机制,对到馆的错误图书提出退书的意见和建议,防止书商倾销积压图书,以次充好。

  2.3 付款

  在与书商结算书款时,应按批次进行付款。付款时由采访人员、验收人员签字,图书馆办公室审核,图书馆领导签字后才能进行。建立采购、支付、验收三分离制度,使图书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图书馆办公室三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当年采购情况,年底应该有相应的总结与清盘报告,对年度采购计划实施评价,统计图书到货情况、图书付款情况等。对合作的书商要求其做出年度总结报告。在分析的基础上,动态调整采购计划,及时指导。在第二年的图书采购招标中,淘汰服务不到位、到书周期长与图书质量差的书商。〔8〕

  在图书采购过程中,及时调整、规范图书采购流程,各环节环环相扣,使参与图书采购的人员没有机会腐败,无法腐败。

  3 加强监督检查,使其不敢腐败

  3.1 大力开展反腐教育

  为有效遏制高校图书采购腐败,学校纪检部门要对图书采购人员加强教育,提高图书采购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筑牢道德防线。反腐预防教育是抓源头抓根本之举。一个人的腐败首先是在于其思想道德的堕落,思想道德的堕落导致道德防线的崩溃,使其对外部的诱惑和内在的超常需要丧失抵抗力,陷入腐败的泥潭。因此反腐预防教育是进行反腐败的理性选择。

  在反腐预防教育中运用正反典型的激励与警示效应,是廉政建设工作一个不容忽视的方式和途径。既要进行正面引导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其道德素养,又要进行反面警示教育,特别是以高校系统发生的具体腐败案例为素材,教育图书采购人员正确行使权力,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近几年来,各高校都普遍开展了“八荣八耻”、“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有理想、讲党性、勤政廉洁的好干部、好教工。我们应通过对这些先进典型的宣传,使图书采购人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解剖典型案例,以案论纪,寓教于案,揭示出消极腐败现象和违法违纪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不仅向图书采购人员敲响警钟,立起反面镜子,而且让图书采购人员在脑海中打下烙印,受到警示,从而增强拒腐防变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3.2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强有力的监督,是预防和治理高校图书采购腐败的关键。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高校是神圣的大学殿堂,是无需必要的法律监督的,这在事实上助长了高校图书采购腐败的发生,甚至是愈演愈烈。

  作为高校的审计、纪律检查部门,对图书采购过程要加强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这种监督必须是实质性监督、异体监督和全过程监督,参与图书采购的各个环节,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在支持图书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同时,杜绝腐败行为的产生。

  3.3 依法查处腐败

  对待发生的高校图书采购腐败行为,有关部门必须依法依纪及时进行严肃处理,严格依法查处。避免损失和影响扩大,同时也使“后来者”不敢越雷池半步,使其不敢腐败。

  要有效地治理高校图书采购腐败,必须要改变“刑不进校门”的传统思维,对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绝不手软。〔9〕同时,要改变法律监督一阵风、走过场的状况,把法律监督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使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难逃法律的监控和惩处。只有严厉惩处,才能震慑犯罪。包庇纵容,只会使腐败之风愈演愈烈,治理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建立起完善的图书采购制度,规范图书采购流程,建立健全图书采购监督制约机制,才能在新时期有效地预防和治理高校图书采购领域的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李艳. 对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工作的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1):172-176.

  〔2〕王慧青. 高校采购过程中职务犯罪的预防〔J〕. 中国政府采购,2007,(5):18- 20.

  〔3〕张明明. 图书招标采购:高校图书馆的必然选择〔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88- 89.

  〔4〕颜丽玉. 论图书馆图书招标控制〔J〕. 图书馆论坛, 2006(3):140-142.

  〔5〕樊俊荣. 图书采购招标质量控制刍议〔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6):172-174.

  〔6〕金白杨. 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中利益的维护〔J〕. 图书情报工作,2006(S1):116-117.

  〔7〕陈馨梅. 谈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模式〔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2):101.

  〔8〕何淅淅. 图书采购程序化: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一环〔J〕. 全国新书目,2007(4):93-94.

  〔9〕王文财. 浅谈高校腐败的原因及对策〔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4):248-250.

基于当代文献分析:探讨常州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发展精神

(米海燕 常州工学院图书馆 )

  内容提要:常州是一座文化积淀深厚、历史资源丰富、钟灵毓秀的文化名城。从常州历史上齐梁文化的繁荣,到今天城市文化精神的塑造,不仅彰显了常州城市文化的实力、魅力和吸引力,也积累了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对其搜集、挖掘、整合、研究,形成分门别类的知识信息单元,集成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用户,无疑对人们了解常州、认识常州,探讨常州地域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特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精神;文献信息;常州

  常州历史文化是常州人民创造的,并通过文献记载流传至今。绵延几千年,一代一代的人对它的记述,描写,探讨,研究,无疑都是为了发扬光大,继承发展;正可谓“不创前未有,焉传后无穷”。文化是文明的积淀,时代的精神,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地方有实力,还要有魅力,而魅力来自于文化。常州的魅力就来自于常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中,有关常州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研究与日剧增、内容纷繁,并以多种文献形式公开报道。搜集、挖掘、整合、研究,形成分门别类的知识信息单元,集成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用户,这无疑对人们了解常州、认识常州、研究常州,促进常州城市文化建设,推动常州经济发展有着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史以来,常州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经过碰撞、浸润、涵容、交流,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和升华,曾使常州地域文化几度辉煌,独树一帜,名震全国,领导潮流,影响后代,并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善吸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常州人文精神。正是这种厚重的优秀传统人文精神,使常州成为一个地域文化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充满生机,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的现代都市。通过对大量文献信息的分析整合,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出常州地方文化的建设重点与城市文化发展取向。

  1.以文化旗舰项目为引擎,提升地方文化建设品位

  常州应以本土文化导向为基础,尊重城市历史和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精神进行城市文化构建,以文化旗舰项目为引擎,提升地方文化建设品位。

  1.1 挖掘运河文化:深入挖掘运河两岸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京杭大运河整体申遗,打造“水运长廊、关河人家、新城风采、红梅重瑟、运河市井、产业兴衰、城河遗韵、水乡风情、古寺古塔”等九个重要运河节点;通过新建“三吴第一楼”、小型工商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建筑吸引城市居民汇聚休闲,将运河打造成为活力之河、文化之河、休闲之河、魅力之河,充分彰显常州古运河文化特色。

  1.2 传承本土文化:常州城集中了青果巷、前后北岸、天宁寺-舣舟亭等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约园、近园、意园等古典园林;藤花旧馆、唐顺之、赵翼、张太雷等一批名人故居和洪亮吉纪念馆;在尊重本土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通过保留建筑的原真性、整体性和可读性,使常州成为体现古巷幽深、枕河人家的常州市井生活博物馆,给后人留下可见、可读、可以享受的文化大餐。

  1.3 彰显美食文化:常州应发扬光大美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地方特色餐饮食品,保护好一批老字号和当家菜,形成地方特有品牌,并用现代经营方式引导特色小吃、老字号、名菜名点向标准化方向发展。结合常州大观楼的重塑,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餐饮美食街,融合常州地方特色餐饮与高档餐饮潮流,充分展示常州餐饮业的特色与品位,努力提升其在沪宁线上的竞争实力。

  1.4 营造商业文化:常州南大街计划在2010年建成常州首个集商贸与旅游为一体的4A级景区,此次创建规划方案的编制范围是怀德北路以东、延陵西路以南、晋陵中路以西、南市河以北,包括了南大街、莱蒙都会国际商业街区、惠商地块,内有人民公园、明城墙等名胜古迹,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规划面积32万平方米。到2020年,把南大街打造为苏南第一商业文化休憩圈。

  伴随常州市商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以市中心为核心,武进和新北区两大副商业中心为辅的商业格局,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武进湖塘已经逐渐形成了新天地不夜城、茂业泰富以及新城上街等大型商业项目共同发展的格局,该商业的形成将分流市中心部分消费群体。面对该现象,南大街市中心商业伺机扩大客群,吸引来自长三角周边城市的消费群,该规划的实施也将进一步提升市中心的商业价值。同时也为市民购物、休闲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商业文化氛围。

  1.5 打造动漫文化:动漫产业是继IT业后最具爆发力的“黄金产业”,它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创造着财富。常州的动漫产业也在飞跃发展,经过近两年的积极建设,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共公技术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而且成为常州动画基地吸引境内外企业入驻的一大优势,也为推进基地企业作品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天平台已经显示出它的服务效应和功能,吸引了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集聚,带动了常州动漫产业的发展,也为常州市产业升级带来了全新契机。国际动漫艺术周国际动漫产学研论坛和国际动漫合作论坛先后在常州成功举办,使常州的动漫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弘扬。以“漫享生活·创意龙城”为主题的中国(常州)国际动漫周的国际动漫产业论坛,也给我国动漫产学研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融入更多的国际元素。所以动漫文化的发展为常州经济腾飞提供了契机。

  2. 夯实常州城市精神基础,提高承载能力

  常州的建立是从公元前548年吴王馀祭封季札于延陵算起的,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历代常州人都自觉地延续季子守礼、谦让、淡泊名利的精神,常州人世代感受着季子道德的恩泽,守着心中对道德的那一份执著与坚持,充分显现出江南文化坚韧、柔雅的文化特质。常州人甚至把自己居住之地命名为未园、近园、意园、约园等,以此传递着对祖先守礼谦逊的文化精神的尊重延续。在当代常州的发展中, 常州把诚信作为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季子故里,诚信之地”城市口号的提出体现出常州人对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的珍惜,也体现出现代常州人对经济快速发展下诚信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诚信是立人、立商、立市之本。相信季子的重信守诺精神会被现代常州人赋予更多更新的内涵,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常州这座江南名城,在高速发展中总结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并凝结成鲜明的城市口号:“延陵世泽,让国家风”、“季子故里,诚信之地”、“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中华龙城,江南常州”。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传承着城市的优良传统、开拓着城市的未来,它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的精神结晶,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精髓,是市民共同的座右铭。常州城市精神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找到常州城市精神的源头,有助于这座城市的人民去理解城市精神,增强市民的归属感、自豪感,从而在继承中开创出更丰富的内涵。

  常州有文化,更有魅力,夯实常州城市精神的基础,提高承载能力,是常州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任。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和上海交大中国企业研究院等4家机构联合主办的“和谐中国”系列评选活动中,常州被评为“最具和谐发展力城市”,是江苏省唯一当选的城市。继之,2009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高峰论坛公布了“共和国六十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名单,常州市又荣列榜单之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9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第六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常州市武进区蝉联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一名。同时,武进区还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五名、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等两项大奖。最具投资潜力的殊荣,充分肯定了常州市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一品牌效应也将会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对于拉动新一轮的投资增长具积极意义。由此也可以见证常州城市的承载能力越来越强。

  3. 鼓励文化创新,放大城市文化引力

  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以文“化”人。文化是人创造的产物,又反过来模塑人;先进文化是先进人的创造,又反过来提升人的层次和文明状态。文化对人的塑造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灌输。它是社会权力组织运用意识形态工具和大众传媒进行教育、熏陶、模塑.以达到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的功效。其二是内化。它是靠受众主体对文化成果的自主选择、自我教育、内在渴求.从而将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律令、价值目标、人生旨趣,愉悦和丰富入的精神世界。两者统一性的基础是文化产品、精神成果要能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号召人,有魅力、有影响力、有渗透力。

  文化的历史延续和基因传承在一个地方的发展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但是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文化必须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文化才有活力、有魅力、有吸引力。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文化优势,就无法拥有未来。同样一个地区没有文化优势,也无法去创造未来。文化的吸引力源于文化的气质与形象。一个城市形象的根本取决于城市的综合实力。要增强一个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创新。用创新的文化成果放大城市的吸引力,提升感召力,增强凝聚力。

  常州是“最具和谐发展力城市”,常州是“共和国六十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常州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还必须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实现先进文化的持续繁荣。一部文化发展史,就是文化不断开拓自己的疆域,利用已知创造新知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过程。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门对文化的需求和鉴赏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只有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坚持对文化进行多角度创新,才能给人以新鲜感,才会对人产生吸引力,才能永葆其凝聚力。说到底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就来自于不断创新。

  中华民族一直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勇气。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体系中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文化体系之一。成功的文化创新,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既有内容方面的创新,也有形式方面的创新,还有传播方式方面的创新。有如动漫文化。其实数字娱乐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创新。由动漫产业带动的新兴文化科技产业在常州得到了飞速发展,所建立的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共公技术服务平台,不仅吸引了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集聚,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学者的极度关注。所以要鼓励文化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创新,由此放大城市得文化引力和感召力。

  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厚重的城市。为常州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常州文化书写更辉煌的篇章;是历代常州人的贡献,也是今天常州人的骄傲。深入挖掘文献信息资源,探讨常州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发展精神,无疑对常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纵观历史,放眼中外,文化的强弱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张扬常州地域文化,就是为了勿让后人忘记了那宣纸间花开的东方神韵,勿让世界遗失了那千年的中华文明。

  参考文献

  [1] 常州市荣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N].常州日报,2009-11-2(1)

  [2] 中国10个最具和谐发展力城市评选揭晓·常州在列[N].常州日报,2009-11-9(1)

  [3] 张戬炜.旧时月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常州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关于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3)

  [5] 池银合.“中国常州·齐梁文化研讨会”研究成果综述[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25)

  [6] 陈雅娟.清代常州女学的兴盛与常州文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8(10)

  [7] 袁士强.常州城市规划中的江南文化考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29)

  [8] 储佩成,庄亚华,张秀兰.常州姓氏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简评苏慎的《常州姓氏》[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7)

  [9] 孙春.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常州慈善文化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0] 钱月航.常州城市文化面临的三道课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10] 达红.延陵季子的颂歌———常州城市精神文化溯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11] 张勇.传承文脉弘扬特色,打造民族区域文化品牌——以常州为例试论古运河的保护开发利用[J].江苏水利,2008,1

  [12] 吴琼.常州梳篦行业文化及设计理念浅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13] 黄河.由常州梳篦论中国传统工艺品生存发展之路[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1

  [14] 吴保卫.常州市古运河改造中的滨水景观更新探讨[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15] 汤蕾,吴新纪,姜劲松.中国常州动漫产业发展战略及常州国家动画产业西太湖基地项目策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哈尔滨: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0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