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2007年第2期

来源:常州图书馆 发布时间:2008-04-10

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召开七届二次理事会

  2007年4月5日,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在市图书馆内召开了七届二次理事会议,市学会理事共17人参加了会议。本次理事会的主要内容是传达省学会、市社科联会议精神,布置2007年工作要点,并通报市学会及各成员单位2006年年度总结和2007年工作计划。

  市学会理事长、市图书馆副馆长程广荣首先传达了省学会理事会议情况,指出要加强与全省各界图书馆的联合,拓展科普宣传阵地,继续完成江苏图书馆事业志工作以及配合中图学会办好2007年中图学会年会的组织工作。接着传达了市社科联理事扩大会议精神,提出围绕五大建设,实现精品应用型理论课题研究,创办社科百家谈广播学术工作并完善学会的管理和考评工作。

  最后市图书馆学会秘书长石一梅向在坐理事通报了2006年图书馆学会总结,市学会副理事长王树亮宣读学会2007年工作计划,各理事围绕06年总结及07年各项计划展开了热烈讨论,指出总结中增加中小学图协、高校图协、医卫图协的内容;建议健全常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学会,高校有高校的特点,把高校图书馆学会纳入市图书馆学会是否可行等,此次理事会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社工部 庄琦玲)

2007常州市图书馆学会基础教育培训班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各类图书馆基础业务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广大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的管理与服务意识,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各图书馆新进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图书馆学教育的现状,常州市图书馆学会于2007年5月17日举办了一期图书馆基础知识培训班。此次培训历时一个星期,于5月24日顺利结束。来自全市各学校、医卫图书馆以及常州市各公共图书馆的33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今年的图书资料基础培训主要是针对需要平转、晋升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知识培训班,该培训班的课程由《图书馆基础知识》、《图书分类》、《文献编目》、《读者工作》和《信息检索》四个部分组成。这一系列的课程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由图书馆学会聘请资深专家教授授课,确保培训质量,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学员的操作能力,使学员们掌握本学科的业务特点和系统规律。来自各个基层图书馆(室)的学员们冒着炎炎夏日,坚持听讲,认真笔记,刻苦复习,于培训最后一天全体通过结业考试。培训结束后,学员们拿到了由市图书馆学会鉴印的继续教育证书、结业证书。 (常图社工部 庄琦玲)

“春满溧阳”征文和天目湖诗词征稿比赛活动落幕

  4月28日上午,由溧阳市图书馆承办的“春满溧阳”征文和天目湖诗词征稿比赛在市文化局会议室举行了颁奖大会,溧阳市委宣传部等四部门和天目湖镇的相关领导和部分获奖作者出席了大会。至此,为期两个月的征稿比赛活动落下帷幕。

  本次活动是为了配合第十届中国溧阳茶叶节暨第三届天目湖旅游节的宣传,由中共溧阳市委宣传部、溧阳市文化局、溧阳市教育局、溧阳市旅游局等四部门和天目湖镇联合举办的。到4月10日截稿为止,一共收到征文稿565件,诗词稿273件,合计838件。

  此次活动受到了溧阳市社会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的广泛响应和踊跃参与,诗文作者有82岁的老人,也有小学三年级的儿童。溧阳交通局、溧阳市西平小学、文化小学、实验双语学校、溧城中心小学、平陵小学、埭头中学、燕山中学、光华初级中学、光华高级中学、溧阳职教中心都进行了广泛的发动,有的还开展了内部初选,将优秀稿件送来评选。溧阳天目湖诗社、溧阳老年大学及一大批老领导、老同志都积极参加,各个乡镇也送来了不少稿件,给征稿活动增加了光彩。

服务宣传周掠影

常州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热闹开场

  2007年5月28日,以“延伸服务、深化服务,提高社会效益”为主题的常州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热闹开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常图与读者进一步交流及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的契机。

  在服务宣传周里,常图还首次开展“走进城市外来工”系列活动。在新市民公寓、红梅街道卫星村委、红梅派出所等地相继建立“常州市图书馆街道图书流动服务点”,同时向新市民们介绍了常州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及丰富的馆藏,增强了市民们有效利用常州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服务宣传周期间,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本馆站点浏览、中国人文期刊历史与发展大型展览等活动向读者免费开放;体彩专题讲座、生态常州·市民论坛等讲座也一一登场。

  此外,评选本馆优秀读者、优惠办证、图书调剂、红领巾读书征文评奖活动也将在服务周里开展。5月29日至6月3日,读者可在此期间优惠办证——读者办理借书证给予每张优惠工本费、磨损费10元。 (常州图书馆 庄琦玲)

走近新市民——

暨常图青龙街道图书流动服务点建立

  2007年5月15日,常州市图书馆青龙街道图书流动服务点授牌仪式在常州市新市民公寓隆重举行,常州市天宁区文教局副局长高华主持了仪式,常州市图书馆书记刘英为流动服务点授牌。

  常州市图书馆秉承全心全意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宗旨,多年来面向全市社区、部队、学校、机关等单位建立了近30个分馆及流动服务点,青龙街道服务点是常州图书馆第一个专为新市民设立的服务点,此次,常州市图书馆为新市民提供了文学、法律、计算机等方面书籍1000册和部分光盘,今后每二个月更换一次。常州市图书馆从去年开始实行免费为老年人、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办理阅览证,而这一次为新市民建立流动服务点则是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又一大举措。

  “以文促和”,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常州市图书馆青龙街道流动服务点的成立将会实现新市民的基本文化利益,使他们和广大市民一样能接受到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更方便、更快捷地掌握更多的信息,以知识改变命运,以智慧提升人生。

  (常州图书馆 石一梅)

共青团员在行动

——常州图书馆馆团支部开展“旧书调剂”活动掠影

  在馆领导和读者服务部同志的大力支持下,我馆团支部于6月2号、3号两天组织了以“体验经营”为主题的“旧书调剂”活动。

  “旧书调剂”活动以低廉的价格把一批年代久、复本多或保存价值不大的旧书卖给爱书、需要书的人,使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此次活动吸引了数千名读者前来挑选,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建议这样的活动能定期举行。另一方面,随着图书购买量的逐年加大,“旧书调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书库空间小与馆藏量大的矛盾,达到了双赢的良好效果。

  “旧书调剂”活动得到了全体团员的积极响应,不少同志主动放弃了休息日参加义卖。团员们把旧书从书库中一本一本挑出来后从电脑中剔除,然后搬运到一楼调剂点,分类后排列整齐。由于工作量大,团员少,大家齐心协力,跑上跑下几十次才把书全部运到一楼,忙得满头大汗,浑身是灰,眼睛多次被灰尘、气味熏得直流泪水。白天,团员青年连续“作战”,书架上的图书被读者翻乱了,他们及时去整理,连中午都没有片刻休息。

  这次活动是对团员青年意志力的一次锻炼,同时也让团员青年增强了服务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整个活动设计精心、组织周密,取得了圆满成功。

  常州图书馆 孙晶晶

倡导全民读书,构建和谐文化

——记常州市图书馆第五届“优秀读者”评选活动

  文化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和谐社会本身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与战略目标。而图书馆作为继承,发扬,宣传文化的载体,其自身的教育功能使它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常州市图书馆一直以“培养全民读书兴趣,形成读书文化”为己任,开展一系列活动。而两年一次的“优秀读者”评选恰恰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历史最为悠久的活动了。自今年5月份开展优秀读者评选活动以来,广大读者积极参与,经过个人申报,评审小组讨论,奚金初等二十一位读者被评为常州市图书馆第五届优秀读者。回顾本次活动,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降低参选的门槛。举凡是遵守常州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且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读者皆可参加。目的在于使活动全民化,引导更多市民加入读者行列。

  第二,参选者呈现出多样性。其职业涵盖了社会各个方面,既有专家学者,工程师,教师,公务员,医务工作者,也有技术工人,在校学生以及自由职业者。其次,参选者的年龄跨度较大,上至年过七旬的老人,下至豆蔻年华的少年。无不体现出了文化的无界限性。

  第三,参选者提供的候选材料比较丰富。在这些材料中除了与以往相同的文字说明外,还有一些在实际工作生产中具体运用的设计图;结合利用资源撰写的学术论文;以及参选者发表的文学作品等等。通过详细翻阅这些材料,可以感觉到广大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料的深入化和细致化。

  “优秀读者”评选活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弘扬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也使图书馆这个文化的集散地,群众无围墙的学校深入人心。

  (常州市图书馆 童熠陵)

金坛市图书馆召开“红读”征文

暨第十届“六一杯”少儿书画赛表彰大会

  由金坛市文化局、金坛市教育局共同主办,金坛市图书馆承办的金坛市“红读”征文暨第十届“六一杯”少儿书画赛表彰大会,于6月5日在本市文化大厦七楼数码影视厅举行了表彰大会。活动是以“爱祖国、爱家乡、促和谐”为主题,展现了广大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广大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红读”征文活动共收到15所学校150余篇征文,对其中的10个优秀组织单位、6个优秀指导老师和41名获奖作者进行了表彰;“六一杯”少儿书画赛共收到34所学校及幼儿园推荐的602幅有效作品,对其中的12个优秀组织单位、14个优秀辅导老师和292名优秀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

  “红读”征文和“六一杯”少儿书画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两项活动以它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形式、鲜明的主题,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欢迎,成为推动广大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立志成才的传统品牌活动,成为本市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溧阳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

  活动周期间,溧阳市图书馆又在偏远农村建立了7个流动服务点,并为流动送书车喷涂了标识,让送书车变成了图书馆服务的宣传车,集中精力为80多个流动服务点送书一次,通过这些举措,为图书馆服务在广大城乡作了一次集中、强力的宣传。

馆内要闻回放

南京大学常州图书馆实践教学基地挂牌

  日前,在南京大学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隆重的南京大学常州图书馆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南大副校长施建军和常州图书馆馆长张文波在仪式上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南京大学常州图书馆实践教学基地是由南大信息管理系和常州图书馆共同发起建立的,南大信息管理系的前身是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至今已创办了80周年。常州图书馆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此次双方携手合作,是高校开门办学,图书馆走向联盟,走向无围墙化的重要实践,也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寻求高校与图书馆在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实践;它将有利于共同开辟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探索校、馆联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构建适应图书馆发展需求人才输送的新渠道。

  按照双方约定,自南大常州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之日起,南大信息管理系将以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两种形式,分短期1—2周,长期2—6个月的不同时限,选派教师和学生到常州图书馆参与课外实践,常州图书馆将参与南大信息管理系的相关学术研究,并定期选派员工到南大进行短期培训,并寄希望借助南大信息管理系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通过教学实践这个平台,为常州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理论支撑。双方还约定在南大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经公开招聘,常州图书馆将优先录用该系的毕业生。

常州图书馆抓紧落实“平安单位”创建措施

  根据市文广新局关于建设“平安单位”的总体部署,图书馆结合实际,抓紧落实,全面步署: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责任。我馆领导本着高度重视、积极实施的宗旨,把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由馆长挂帅的“平安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平安单位实施方案”。其次,设立专项基金,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来,图书馆拨出专款,对重点要害部位进行了整改,并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栏、安全知识培训等各种形式宣传创建平安单位的重要意义,目标成效,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平安创建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第三、制定各项安全现实制度和完善各种工作台账,推动平安创建制度化。建立和完善:《消防、治安目标管理责任制》、《预防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安全保卫管理制度》、《部主任安全值班台帐》、《保安人员巡查台帐》,从而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工种、各人员的具体工作责任,保障每项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常州图书馆帮助武进雅浦村部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为了抵制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以先进的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常州市图书馆,武进市图书馆于2007年6月26日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武进市雪堰镇雅浦村部署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

  雅浦村是常州市部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一个村级基层服务站,在全市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示范性作用。村委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参与配套措施的实施,部署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共计20余台,并且采用ADSL的上网方式,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成本,而且操作简单,村民易于掌握。站点镜像服务器资源总量达到了250GB,包括中外电影、文学典籍、地理历史,综合大观等等。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俱佳,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和好评。

  目前雅浦村站点还在试运行阶段,计划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开放。以后将逐步完善网络服务质量,不断丰富文化资源,建立起资源异地传输机制。

  (常州图书馆 袁爱华)

常州图书馆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007年5月底,常州图书馆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确立为常州市50个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典型培植单位之一。遵照市委组织部和市文广新局党委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6月19日下午,常州图书馆全体党员欢聚一堂,共同学习《常州图书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实施办法》。

  近年来,常州图书馆党支部根据党“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和市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施意见”的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党组织的团队学习和党员的自我学习,学习成效显著。广大党员的学习意识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的视野、思路和胸襟进一步拓宽,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在这次创建活动中,图书馆党支部被确定为常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培植单位是上级部门对我们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寄予的深切厚望,为了进一步增强图书馆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升全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又好又快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党支部制订了一系列详细的组织实施办法。该《实施办法》有创建目标,有创建措施,也有严格的考评机制。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后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详尽细致的学习计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有丰富的创建内涵和创建力度。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常州图书馆刘书记要求全体党员要齐心协力,共同创建,把过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激情用到创建工作上来,掀起新一轮的创建高潮。 (常州图书馆 庄琦玲)

论 文 选 登

对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共享的思考

(武进图书馆 邵文英)

  【摘要】: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这样一个新时期,势必对以地方文献为基本特藏的公共图书馆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优劣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在当今信息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本馆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实现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地方文献; 开发利用; 共建共享

  文献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继承和传播人类知识和思想最灵活、最有效、最理想的形式,地方文献作为各地图书馆馆藏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地方丰厚的文化积淀、发展轨迹和人脉渊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修志”、“编史”、“修谱”等也掀起了热潮,使地方文献的内容和空间也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拓展。因此,加大地方文献的开发和资源共享必将成为推进图书馆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内容。

  一、要充分的了解地方文献的组成及其特点

  所谓地方文献是反映某一地区的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交流、地理状况和风俗民情的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也就是指一切记录和反映某一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图书文献资料。它是地方图书馆藏书建设和服务工作中最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部分之一。地方文献除了具有永久性的史料保存价值,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外,对于研究、开发本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文献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地方文献也是一种以地域为中心的一地全书,可以说是地方性的百科全书。

  地方文献从形式上讲,一是载体形式,有甲骨、金石、手抄、刻印等;二是文种形式,有汉文、少数民族文种、外文等;三是出版形式,有图书、连续出版特等;四是时代形式,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等。

  地方文献从组成上分,一是地方史,这是记载特定区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内容有综合性和专门性两种。如王怀中《上海史话》、霜崖《香江旧事》、芜湖市文化局《芜湖古今》等等。专门性的主要指地区的经济史,教育史,文化发展史等;二是地方志,这是以行政单位为范围,用一定的体例,对一定地域的建置沿革、自然现象、自然资源及政治、经济、文化、风情、人物等,分门别类整理记载的文献,由于地方志能展示一个区域历史与现状的概况,所以,又称“地方的百科全书”、“地方的全史”或“地方的古今总览”。地方志在我国有悠久的编纂传统,至今仍经久不衰。历史遗留的地方志约有8500种,现在全国各地正在有组织地编纂新的地方志;三是地方年鉴。它是以时间为单位,系统地汇集一年内某一区域的重要文献和各项统计资料,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如《江苏年鉴》等。一个地区还可分为小范围的或专门性的年鉴,如广东有《广东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等。四是地方报刊,指地方党政领导部门、机关团体以及私人编辑发行的报纸刊物。内容一般包括当地政府机关发布的指示、文件、报告、法规、人事任免、财贸、文教、卫生、体育等,具有新闻性、区域性、史料性和连续性。地方报纸的类型有:日报、晚报、周报、月报、旬报、机关报、侨报、企业报、特区报、县报等;地方刊物的类型有:通报、公报、学刊、会刊、年刊、丛刊、特刊等;五是地方丛书,是指以地区为单位,专门汇集某一地区人物著述或有关本地区的文献,又称“郡邑丛书”。如明天启三年海盐知县樊维城编辑海盐历代文献的《海盐志林》,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县丛书。以后陆续出现了洪焕椿《浙江文献丛考》、吴兰修《岭南丛书》、盛宣怀《常州先哲遗书》、丁丙《武林掌故丛编》等,仅《中国丛书综录》就收录郡邑丛书达七十六种,现在各地仍继续不断编辑出版地方丛书,如四川《巴蜀丛书》、湖北《荆楚故书丛刊》、广西《桂苑书林丛书》、广东《广东地方文献丛书》等等。六是大事记,是指记载地方上历史发生的重要事件,一般都以时间的先后次序编排,反映了一个地方发展的脉络和缩影。如史兵编辑的《新疆历史大事年表》、魏大业、周化《台湾大事纪要》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大事记》、《中共冀晋豫边区党史大事记》等等。七是谱牒,又称家谱、族谱、宗谱、统谱、世谱、家乘等。谱牒是记一家一族的世系和人物事迹,实即一家一族的历史。

  地方文献与一般文献比较,主要有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浓郁的区域性。人类的出现首先就是划分区域的,他们在各自的区域里,按照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去创造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因此,作为记录人类活动的文献也必然产生和积聚着鲜明的区域特征。如我国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坝文化以及巴蜀文献、荆楚文献、岭南文献等。

  二是延绵时代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特色。我们划分历史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生产方式,而不同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不同的,有区别更有联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献作为一个时代的承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创造发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会留下时代烙印。

  三是涉猎的广泛性。文献承载的内容极为广泛,涉及一个地方各个历史阶段的各个学科,物产人物、文化艺术,无所不包。

  四是内容的真实性。文献的产生和编纂是一个很“技术”的工作,都是当地的历史上著名学者或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士编修,并且反映的内容距写作时间不远,记述范围限于本地,所用资料多系当地征得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真实性。

  二、要充分认识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一是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共享是我国文献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4月22日,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发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国各地各类型图书馆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共享工程”并开始实施。

  二是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共享是解决当前地方文献工作存在问题的有效途经

  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图书馆协作规划,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大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从而产生出各种问题:有的馆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制订专门的地方文献建设工作计划,没有开展专门的服务,使地方文献资源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有的地方文献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在地方文献的“呈缴”制度上,许多地方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有关法规,但并没有认真落实,造成地方文献资源的短缺;有的地方文献书目资料录入不正规,主题标引缺省和不规范现象相当普遍,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数据库各字段的定义也只限于基本的著录字段,这些都不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映地方文献信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已建设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也难以入网。影响了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

  三是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共享是保护地方文献遗产的需要

  地方文献不同于其它文献,虽然数量大,范围广,种类多,但每种文献的出版、发行和保存数量较少,许多是“孤本”,有的属于不再生文献资源,如地方民间传说、拓片、碑文等,加之传播范围和传播渠道的限制,一旦失传就无法挽回.通过地方文献共建共享体系的建立,在地方文献的征集和利用上,就可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有利于保证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有利于抢救某些随时可能消亡的珍贵的地方文献遗产。

  三、要充分把握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文献作为一个地区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记录,只有在不断的开发中才能闪现出历史的光芒,只有通过不断的共享其丰厚的资源才能对现实产生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图书馆没有很好的利用自己整合文献资源的优势,在开发与资源共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收与用的脱节。一些基层图书馆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存在过去那种单纯将馆藏文献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办馆标准的思想依然存在,在馆藏文献建设中只注意馆藏规模的建设而不注意馆藏文献特色的建设,馆藏文献的构成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突出地方特色资源,没有加大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力度。除此之外,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户情报的满意率重视也不够,重收藏轻开发,重保管轻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形成文献开发和资源共享的良性循环。

  二是相互间协作不够。目前基层图书馆在文献的建设中过分强调地方特色,而缺乏馆际间的文献开发协作。因此,各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开发利用方面各自为阵,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方面造成文献分布的不合理,收集中容易造成文献的重复采购或文献的漏藏现象。另一方面上加重了资金缺乏和浪费的程度,降低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三是在地方文献的利用方面,由于缺乏馆际间的协作,缺乏自动化的传输手段,对读者的服务只限于一馆馆藏。

  三是少数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高素质的图书馆工作者是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保障。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图书馆工作不受重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要求不高,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图书馆的用人机制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安排大学生充实了一定的岗位之外,还要求基层馆员通过自学等方法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但是,由于老职工队伍中部分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的接受有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方文献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四是开发资金不足。资金不足严重的影响着地方文献建设。随着地方文献出版量的逐年的增加,突出了资金不足的矛盾。通过新书目录采购地方文献,只能满足部分地方文献的入藏。对于没有上新书目录、或者是通过其它渠道出版的地方文献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收集。由于资金缺乏,不能经常派出专人到各地专门收集。使部分有价值的地方文献遗散在社会上。

  五是信息化程度不高。在当前基层图书馆建设中,加大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基层图书馆档次的基础手段,2003年,我省基层图书馆普遍引进了省馆的“力博”系统,代替了以前的“ILAS”系统。并且开展了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也在进行中。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基层图书馆没有做成自己的网页,再加上文献资料数量大历史多的特殊性,以及少数馆员信息素质不高,许多文献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一般,有的馆虽然是建立了文献资料的数据库,但是由于建库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料录入不规范等原因,文献资料数据库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的现象,数据库建设的质量一般。

  四、加大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共享的若干建议

  一是确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共享重要性的认识。在馆藏建设方面,要把地方文献建设放在图书馆整体建设的重要位置上考虑。在文献资料开发方面,要转变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即抓量的建设,更要抓质的建设,特别是要清醒认识出版物的“海量”与资金匮乏这一对矛盾的尖锐性,有重点有计划地收集整理一些对现代社会急用的文献资料,建设有地方文献特色的文献资源库;在地方文献的利用方面,图书馆要尽快由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转变,改变过去重收藏整理、轻使用服务的做法,在为读者服务工作中,不再只满足于向读者提供文献的原件,而是要加大开发和研究地方文献信息内涵的力度,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和用户情报满意率。

  二是创新地方文献开发与合作的协作机制。创新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合作的保障机制,是保障地方文献开发与合作的有力措施。要以省级图书馆为中心馆,建立全省统一协作的地方文献建设协作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各地区各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任务。通过分工协调,明确各馆所担负的职责,藏书重点及范围,建立各馆以收藏本地区地方文献为主,补充以各协作馆文献为辅的全省性的地方文献资源库。要打破馆与馆之间的资源界线,建立一个相互协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共同享用的科学、合理、实用的地方文献库。开展馆际互借,编制联合目录,用现代技术提高一馆读者利用多个馆藏的可能。各地的图书馆在建地方文献资料库时,要互通信息,对建库文献重点和范围的划定,软件格式的统一,录入细则的规范等等都要做一个交流甚至统一,以保障资料资源分布的合理性和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性。以便在网络条件具备时,实现地方文献的联合编目和联机检索,真正实现地方文献的开发与资源共享。。

  三是努力提高数据库质量。数据库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现代化的建设,没有高质量的文献数据库,就无法保障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影响到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要在资料录入工作中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制定出相对统一的规则,并在全行业实施,以保证资料录入的规范化;要加强资料的质量检查,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同志做质量检查员,以确保数据库建设的质量。

  四是构建资金保障的体制。足数足额的资金保障是提高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地方文献开发与利用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作和文化工程,政府主导资金来源的格局不容改变,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政府大规模增加资金可能性不大,当前在当前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要多渠道的开辟资金的来源,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尽可能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企业赞助的资金保障体制。在资金的使用中,要最大可能的向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项目倾斜,力保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顺利进行。

  五是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共享基本保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部分职工对于现代技术将会短期内在图书馆工作中普遍应用的知识和心理准备都不足。许多工作人员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一片空白。要跟上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适应现代化技术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应用,就要加大学习的力度。要采取自学外出参观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来强化工作人员的学习。工作人员的在岗学习是提高警惕综合素质特别是业务技能的最有效途径,要经常性的组织岗位练兵,岗位比赛,岗位考核来提高工作人员学习业务的自觉性紧迫感。要经常性的走出去,向一些搞的好的兄弟单位和兄弟部门学习,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要经常性的请专家、学者到一些基层图书馆授课指导,以开拓工作人员视野,提高工作人员技能。

  六是要制定地方文献开发与资源共享的相关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制体系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根本保证。地方文献作为图书馆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资源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七是要广泛运用新技术。21世纪,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跨地域)、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是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这就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 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 计算 机 应用 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发展 需求的 现代 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它广大科技 人员应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 ,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八是要加大网络建设步伐。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性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其次,加快地方文献资源的数据库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完成全国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资料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文献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查重、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九是利用地方网页开展特色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只是网络中资源共享的一部分,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将是能够上网的所有用户。怎样让读者在网络环境下适应新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自己所需的地方文献资源,针对特定地域、特定读者开展特殊的服务。是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开发的新课题。在在地方网页的制作上下功夫,要采用图文并茂,简便快捷的方式便于人们使用;要在检索方式上求成效,要采用全方检索的数据库,采用HTML网页格式,才能使数据库生动、直观的呈现在查询者面前。两种浏览方式之间相互链接,互相转换,在主页上还要有明确的导航系统,大大节省读者检索的时间,使他们快速查到所需的资料。要搞好地方文献的特色服务,还需为读者提供深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发信息产品,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网络地方文献资源。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在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上具有得一独厚的优势,广泛收集整理地方文献的目的就是要让它发挥最大的效能。我们可以把图书馆网站上推出地方文献网页,将提炼过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向广大网民开放,并开展主题信息查询、地方文献研究等特色服务,使地方文献在网络环境中产生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地方文献更有价值地充分体现出来,使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丽平.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初探。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1(4)

  2.吴谷云.县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初探。图书馆论坛,2001(l2)

  3.贺黎.略论区域性历史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图书馆建设.1998(2)

  4.李英.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河南图书馆学刊.1998(2)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9(3)

  5. 方文真.参考工作与图书馆资源开发,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4),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