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中山大学风潮【瞿秋白】

来源:常州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11-06

莫斯科中山大学,原名中国孙逸仙劳动大学,简称中山大学。是苏联党和政府为国共合作时期的中国国民党培养革命人才而设立的学校,1925年9月成立,11月开学。1927年10月后,中国共产党正式同这所学校发生关系,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专门为中共培养干部。
中山大学风潮,起始于1927年夏季。斯大林同托洛茨基围绕着中国革命面临的严峻形势展开了激励的争论。中山大学的一部分学生也卷入了这场争论。不久,中大第一任校长拉狄克因参加托派活动被撤职,一部分学生因此遭受株连、处分。这时被派往中国的中大副校长米夫于8月间回到莫斯科。原教务长、现任代理校长阿古尔同支部局,即教务派和党务派的权力之争闹得乌烟瘴气,许多学生卷入这两派之争。米夫同支部局一起压制教务派,控制了学校的局势,不久被正式提升为校长。当时米夫只有27岁,年轻气盛,装腔作势,在学生中不得人心。他的主要支持者和得力助手是一个安徽籍学生陈绍禹(王明)。1925年入学,学业不错,会说一口流畅的俄语,手腕圆滑,善于辞令,深得米夫赏识。他依伏米夫的信任,在中山大学进行宗教活动,捏造谣言,说中山大学有一个由俞秀松、董亦湘、周达文等人组织的"江浙同乡会"的小组织,进行扫革命活动。由米夫操纵的支部局和苏联的格柏乌对"江浙同乡会"是"反党小组织"。说"他们与蒋介石有勾结,受蒋介石的经济帮助,还听说与日本领事馆有勾结"。因此必须"消灭其组织"。向忠发甚至威胁要枪毙一些人。事后便有学生被捕、被开除。

 陈绍禹等人制造"江浙同乡会"事件,不仅为了打击异已,还想借此为日后在党内夺取权力作准备。陈绍禹等人捏造事实,加害于人,又在中共六大上肆宣传,引起许多受压制的中大学生的义愤。他们纷纷向中共中央和中共代表团反映情况。瞿秋白在吸取学生意见后派邓中夏、余飞去中山大学调查,与校方发生争执。米夫和由他操纵的支部局,居然不许中共代表团过问学校的事。中共代表团经共产国际秘书长同意,前往格柏乌机关查阅材料,也遭拒绝。1928年8月15日,中共代表团写信给联共中央政治局处理"江浙同乡会"的不同意见,同时,瞿秋白又写信给中共中央,向中央报告:在中大存在"江浙同乡会"的说法证据不足。
1928年秋,由于中山大学部分学生的强烈不满和中共代表团不同意见,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和中共代表团,联合组成审查委员会,共同审理"江浙同乡会"案,周恩来参加了这一工作。经审查,由联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和中共代表团共同发布《告中国同志书》,作出了"江湖同乡会"组织并不存在的结论。至此这场风波方得平息。
9月,瞿秋白向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库西宁建议撤换中山大学校长米夫的职务,未被采纲。1929年夏天,中山大学举行学年总结大会,会议是由米夫操纵下的支部局精心布置的,目的是整中共代表团和反对支部局的一派同学。会议一开始,陈绍禹宗派中的一些人就对中共代表团和瞿秋白展开猛烈的攻击。有人挑拨说:"代表团反对向忠发,而学校支部局是赞同向忠忍气吞声。"还有人公开指责:"代表团某人某是调和派。"甚至说:"改造学校是代表团领导右倾进攻党部。"会议期间,米夫、陈绍禹利用支部局的宣传阵地--墙报,对瞿秋白和代表团捏造事实,进行攻击。这是一次米夫、陈绍禹为首的宗派同中共代表团公开较时的会议。瞿秋白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演支持多数学生,反对无原则的斗争,对支部局的领导也颇有批评。中山大学的广大党员的团员对陈绍禹的宗派活动及支部局的工作,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支部局的工作报告终不能通过。会议一再延期,直到第10天,由中共代表团、新任校长(米夫已于1929年春辞去校长职务,专任共产国际东方部的工作。由魏格接任校长)和支部局共同作出了一个决议案,会议才算收场。
1929年4月,联共(布)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在联共党内掀起了一场清洗布哈林为首的"右倾"分子及一切反对派别的"清党"运动。中大的全体中共党员在此之前都加入了苏联共产党,成为联共党员和预备党员。因此,他们必须参加联共的这次"清党"运动。从此,这所是非多端的学校掀起了更大的风浪。
布哈林"右倾"的主要罪状是反对全盘集体化,反对消灭富农。在富农问题上,瞿秋白原来和布哈林的观点是一致的,即强调富农的封建性,但不要故意加紧反对富农。他主持起草的六大决议中,也有同样意思。1929年6月间,东方部讨论中国富农问题时,米夫认为中国也应同苏联一样,推行反对和消灭富农的政策,遭到瞿秋白反对,两人反复门辨论,相持不下。瞿秋白被视为以右倾路线与共产国际的正确主张相抗衡。他们召开大会,发动对瞿秋白和中共代表团的攻击。米夫派以及参加会议的联共和共产国际代表一致鼓掌,表示支持这种攻击,以孤立中共代表团和瞿秋白。据陆定一回忆,清党的结果:"由是'反对支部局'的,除了少数几个工人以外,都分别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团籍,开除学籍,送到西伯利亚作苦工等处分"。在这种乌烟瘴气、是非颠倒的恶劣环境里。可以使一些好人愤怒到痛不欲生。有的人自杀了,而有些人则莫名其妙的突然失踪了。中山大大学生瞿秋白,在这次大会以后,一气之下,把他的联共产党证通给联共区党委。就在这一天,他"失踪了"。

 景白是瞿秋白的三弟,生于1906年,他的哥哥教诲和带领下,成长很快。1921年考勤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成绩优秀。1924年开始就读于上海大学,并在那里入党。曾在《新青年》季刊发表诗作,并担任上海大学演说练习会的文书。五卅运动中表现出色,一度被捕入狱,在法庭受审时,他脸不变色,作了义正辞严的答辨,他先后在上海、汉口作过党、团的工作。随瞿秋白来莫斯科后,曾参加中共六大的秘书工作。后在中山大学一边学习,一边同瞿秋白合编《中国职工运动资料汇编》。景白的"失踪",对瞿秋白的刺激很深,再度病重。在逆境中,他依然坚持工作。1929年11月,在中大"清党"的高潮中,瞿秋白以中共代表团的名义,致信联共中央,提出中山大学必须尽快根本改造,应当"加强领导,进行国际教育。"他还要求"过去的领导公开的承认错误",矛头直指米夫。
联共中岂非和共产国际非但不听取瞿秋白的意见,反而公开站到陈绍禹宗派一边,肯定中山大学支部局的政治路线,谴责反对派,批评中共代表团,认为瞿秋白应负中山大学反党小组织事件的主要责任。1930年三四月间,中山大学"清党"运动结束,共产国际作出《共产国际政治委员会因中大派别斗争关于中共代表团行动问题的决议》。随膈,共产国际东方部的负责人米夫召瞿秋白、邓中夏、余飞和张国焘到他的办公室,板起面孔,宣读了上述决议案。指责中共代表团的多数领导了派别活动,未与托派进行充分的斗争。决议宣布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以坚决的态度谴责中共代表团,并请中共中央以必要限度刷新代表团的成份,与共产国际商定新的成份。
4月,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到莫斯科,同共产国际"协商"中共代表团的改组问题。结果瞿秋白、邓中夏、余飞被解除驻共产国际代表的职务,先后回国。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在李立三主持下,形成"左"倾冒险路线。7月2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针对立三路线,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即七月决议)。瞿秋白、周恩来参加了决议案的讨论。8月共产国际决定派瞿秋白、周恩来回国召开三中全会,纠正立三路线。
周恩来、瞿秋白先后取道欧洲回国,路经德国柏林时,8月1日,瞿秋白和周恩来一起参加了柏林失业工人示威大会。会后,周恩来先行回国。8月26日,瞿秋白返抵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