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重旅莫斯科【瞿秋白】

来源:常州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11-06

1928年5月,瞿秋白第二次踏上苏俄的国土,参加并主持中共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进行中,此前以他为"总书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的许多激进作法受到了会议代表的尖锐批评,瞿秋白对此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
六大结束后,瞿秋白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并参预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
瞿秋白1921年第一次来俄时结交的一位老友郭质生,这时已是颇有声望的汉学家、语言学教授,他来看望瞿秋白,带来函10年前瞿秋白离俄返国时寄存在他那里的两册研究拉丁字母的笔记。那时,瞿秋白受到苏俄扫除文盲运动的启迪,深感中国文盲过多,文化落后,与中国文字的弊病密切相关,非改革不可。看到这两本笔记,重新引起瞿秋白对于汉字改革的兴趣。旅俄两年时间里,瞿秋白经常与林伯渠、吴玉章、郭质生、尤果夫,当然还有杨之华,一起研究汉字改革问题。1929年10月,瞿秋白写成一本《中国拉丁化字母》小册子,并在旅居莫斯科的华侨和华人中试行。1931年9月,中国工人在海参崴召开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根据瞿秋白的这本书制定了中国新文字方案。
瞿秋白在中共代表团团长任内,除了不得不应付代表团必须处理的许多事务性工作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理论和政策方面的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理论家。
共产国际机关的外国工作人员,都住在特维尔斯卡亚大街(今高尔基大街)的柳克斯旅馆。瞿秋白和杨之华就住在这公寓二楼12号。杨之华开完共产国际六大以后,使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她除了学习之外,还要照顾好瞿秋白,瞿秋白经过两次大会的紧张工作,本来体弱的身体更加虚弱。杨之华为了让瞿秋白恢复健康,在当时莫斯科物质缺乏,有钱也买不到食品的情况下,她设法变换饭菜花样,使瞿秋白吃得多一些、好一些。
两人的生活很俭朴,但十分和谐,感情十分亲密。每当瞿秋白工作时间过长,面带倦容时,杨之华就说几句笑话,或叫瞿秋白放下笔去拿点东西做事,调剂一下精神。有一次,在列宁学院学习的庄东晓和潘家辰来看他们,瞿秋白只与他们打了招呼就又伏案工作。杨之华向庄东晓递了个眼色,笑着说:"有个人连脸都懒得洗,洗手只洗手心,连手背也不洗,这个人更喜欢搞卫生,房子里有气味,他就洒点香水,你们猜这个人是谁?"大家哈哈大笑起来,瞿秋白也只好放下笔,同大家一起笑,这才休息一会儿。
瞿秋白结了两次婚,但没有孩子。他对杨之华与前夫生的女儿独伊视同已出,爱之至深。独伊从来没感到瞿秋白不是自己的亲爸爸,他叫瞿秋白"好爸爸",瞿秋白也自称"好爸爸"。
独伊到莫斯科后,爸爸妈妈都在郊外参加"六大",家中无人照料,他们索性把独伊带到大会驻地。会议休息时,瞿秋白带她到田野去玩,还给她采了大把大把的鲜花,父女俩玩得可高兴了。不久独伊被送进一家儿童院。瞿秋白知道独伊爱吃牛奶渣,每到周末从共产国际下班路过商店,总要买一些奶渣带到儿童院给女儿吃。独伊因语言不通,有的调皮的男孩看她是黑头发,便把她当成犹太人,歧视她。虽然儿童院院长对她很好,但她总想爸爸妈妈,,每到周末见到爸爸妈妈,是她最快乐的时候。
后来,独伊换了一个儿童院,是在离莫斯科较远的一个小城伊凡城。这个儿童院设在沙皇时代的一座地主庄园里,四周是茂密的丛林,风景优美。瞿秋白夫妇仍然每周末去看她。他们每星期六晚上从莫斯科上火车,在车上过夜,星期日早晨抵达伊凡城。星期日清晨,一家人见面,分外高兴,痛痛快快的玩一整天。夏天,他们去丛林里采蘑菇,在小河边画图画;冬天,地上铺满厚厚的白雪,瞿秋白就把独伊放在雪车里,自己拉着雪车跑,故意把雪车拉得忽快忽慢,故意假装跑不动了,有时假装摔了跤,用手蒙起脸装哭,引得独伊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空中。他们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至今独伊还记得,有一天爸爸妈妈去看她,他们到儿童院旁边的小河里去撑木筏玩。爸爸卷起裤腿,露出细瘦的小腿,站在木筏上,微风轻轻吹动衣衫,爸爸突然兴奋得引吭高歌。 一会儿,独伊和妈妈也应声和唱,快乐的歌声,在小河上回荡。
1929年二三月间,瞿秋白因长期紧张工作,肺病加重了,不得不去马林诺的列宁疗养院休养。这是一个离莫斯科数百公里的乡村疗养院,附近有青苍苍的松林,厚厚的积雪铺满大地,空气异常清新。在病友带动下,瞿秋白练习滑雪。他手握撑杆,钻出稀疏的灌木丛,踏着滑雪板从山顶往下滑。滑雪板在雪上发出丝丝的声音,顺坡而下,轻快平稳,犹如荡舟。瞿秋白从此爱上了滑雪,后来回到莫斯科,他还和朋友一起到列宁山去滑雪。
    瞿秋白在病中更加想念独伊,他常常给她写信。
    独伊:
    我画一个你,你在哭,为什么哭呢?
    因为你在想着:
    你是好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生出来的。
    (画独伊牵着一只兔子)


    小独伊:
    你会写信了--我非常之高兴。你不病,我欢喜了,我很念着你。我的病快要好,过三星期我要回莫斯科,那时要来看你,一定来看你。我的小独伊。再见,再见。
                                                                               好爸爸
                                                                           二月十四日
    喜悦与关怀交织成的这封信,饱含着多少温暖亲切的父女之情啊!
    3月15日,瞿秋白仍在列宁疗养院。俄罗斯的春天姗姗来迟,但春意已在林稍花枝间,已在人们心田里,瞿秋白想念独伊,给她写了一首小诗:
        小小的蓓蕾,
        含孕着几多生命。
        陈旧的死灰,
        几乎不掩没光明。
        看到沙场的血花灿烂,
        经过风暴之后的再生。
        谁道是无意中的赤化?
        都是赤爱的新的结晶。
    这首小诗,内涵深蕴,表现了革命者对千千万万孩子们的美好希望和浓厚的农历恋,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