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上海大学教授【瞿秋白】

来源:常州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11-08

6月的西湖,一会儿晴,一会儿雨,湖面上游船如织,岸边游人如潮。
瞿秋白开过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广州来到杭州,召集浙江省中共党、团会议,传达贯彻“三大会议。
平日静悄悄的岳王村瞿世琥家中,这几天分外热闹。瞿秋白住在四伯父世琥家里,与久别的妹妹、弟弟们团聚。世琥早已罢官闲居,叔侄见面,亲切叙谈,解衣挥汗,痛快淋漓。
7月初的一天,瞿秋白到烟霞洞拜访在那里养病的胡适。这年胡适32岁,他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以白话文为中心的文学革命,早已海内闻名。瞿秋白对胡氏以师长相待,礼节周到。胡适对这位青年学者的来访,也很看重。谈话中,胡适希望瞿秋白到上海与商务印书馆建立联系,做些学问,从事翻译和写作。胡适立即写信给商务印书馆负责人王云五,推荐瞿秋白。瞿秋白回到上海后见到王云五,王也希望他为商务印书馆做一些翻译和写作的工作。瞿秋白在给胡适的复信中讲到,中共中央已指派他担任上海大学能够成为南方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这一时期,瞿秋白就住在闸北青云路师寿坊上海大学宿舍,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筹备改革上海大学的工作上。
上海大学,是在国共合作的呼声中,由原上海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改组发展起来的。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出任上海大学校长,苦于没办法经验,希望重到共产党的帮助。李大钊到上海,于右任、邵力子在福州路同兴楼菜馆宴请李,专门商谈上海大学校务。李大钊推荐邓中夏出任总务长,瞿秋白出任社会学系主任。
8月8日,上海大学全体教职员在一江春酒家开会,成立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评议会,于右任为评议主席,瞿秋白、邓中夏、叶楚伧、陈望道、邵力子等人任评议员。瞿秋白就办校方针和发展规划等问题,写了长篇文章《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发表在《民国日报》。文章明确指出,创办上海大学的目的是用进步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头脑,使他们能够独立认识社会,具有改造社会的能力,以担负革命的重任。为办好社会学系,培养革命人材,学校聘请了一大批有学问、有名望的进步学者和共产党人来校任教,如邵力子、陈望道、沈雁冰、田汉、施存统、肖楚女、周建人、俞平伯等。瞿秋白为社会系设置了近40门课程,称得上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教学规划。它注重基础知识训练,力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毕业的学生,即是社会科学方面的通才,又为从事专业研究打下初步基础。社会学系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许多学生以此为起点,走上革命的道路。
上海大学的教授们,注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启发引导,深圳特区受大学生们欢迎。沈雁冰讲的外国文学、蔡和森讲的社会进化史、俞平伯讲的宋词、张太雷讲的苏俄革命问题、肖楚女讲的中国农民问题、恽代英讲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等都能引人入胜,成了叫座的课。瞿秋白的课,似乎更能吸引学生。喜欢听他课的人,不仅有社会学系的学生,也有中文、英文系的学生,还有其他大学的学生,甚至一些老师都愿来听课。教室座位有限,室外也站着听课的人。瞿秋白讲课时,神态安逸从容,声音高低有致。他为了使大家听明白,引证了丰富的古今中外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做笔记,缺课的学生也非要借别人的笔记抄下来,才去安心睡觉。
作家丁玲后来回忆说:“可是,最好的教员却是瞿秋白。他几乎每天下午课后都来我们这里。于是,我们的小亭子间热闹了。他谈话的面很宽,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他不但讲死人,而且也讲活人。他不是对小孩讲故事,对学生讲书,而是把我们当作同游者,一同游历上下古今,东南西北。我常怀疑他为什么不在文学系教书?他那里讲哲学,哲学是什么呢?是很深奥的吧?他一定精通哲学!但他不同我们讲哲学,只讲文学,讲社会生活,讲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后来,他为了帮助我们能很快懂得普希金的语言的美丽,他教我们读俄文的普希金的诗,在诗句中讲文法,讲变格,讲俄文用语的特点,讲普希金用词的美丽。为了读一首诗,我们得读200多个生字、文法,对于诗,就好像完全吃进去了。当我们读了三四首诗后,我们自己简直以为已经掌握俄文了。”
社会学系逐渐成为上海大学最大的系,学校常以社会科学为主举办课外学术活动。1923年春至1925年上半年,学校举办特别讲座,邀请中外名流李大钊、马君武、胡适、杨杏佛、章太炎、美国学者华德等来校演讲。1924年夏学校举办暑期“夏令讲学会”。自7月6日至于8月31日的8个星期中,共有名流学者35人参加演讲,作了51个学术报告,听众如云,盛况空前。
由于学校的提倡,学生组织了各种类型的社团。如社会问题研究会、三民主义研究会、中国孤星社、平民教育委员会等,都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把学术研究与社会改造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们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