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乱世中崛起【刘国钧】

来源:常州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11-29

   脱贫致富,是刘国钧和他新建的小家的盼望。
    但他没想到:自己这个中国芸芸众生中毫不起眼的小家的兴旺,却是从中国的第一家庭的衰亡开始的。
    1908年11月13日,清朝光绪皇帝在“百日维新”失败、被幽禁十二年后郁郁而死。一天之后,幽禁光绪皇帝的慈禧太后也病死宫中,这一对政坛死敌向乎同进归天,成为近代史上一个难解之迷。
    刘国钧从未去思考过宫廷中的政治秘密。他只盘算着如何改变家中的贫穷状况。除了省吃俭用外,他还留心有什么方法使得母亲和妻子在家里编织。这种小手工艺品精致、实用,比纺土纱布收入要可观得多。
    于是无田无地的刘家婆媳,有了在家生产的“产品”。
    这天,忽地传来光绪皇帝驾崩的消息,紧接着,慈禧太后又驾崩。镇上人们都纷纷议论:这囚禁多年的皇上怎么突然驾崩,而且,就在慈禧太后驾崩的前一天?运河边的茶馆里,顿时议论不息。
    皇帝和太后驾崩的消息立即触动了刘国钧那敏感的商业神经:皇帝和太后驾崩必须要举办国丧,而国丧必不可少的是白布和……
    他给元泰和其它而布庄抢进了大批白布,同时,连夜购进了市上所有的白丝线,匆匆送往生祠堂。
    母亲和妻子遵照刘国钧们上所嘱:连夜加工成白辫须。
果然,官衙前帖出了布告: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晏驾,举国致丧。凡“辫须?一律要用白色。
    这时,刘国钧家的白辫须已在市上销售了。
    等到人们想到编织白辫须时,发现市场上的白丝线已缺货。等白丝线到货时,国丧已近尾声。
    刘家婆媳却数着白花花的银元:共200多块!
    婆媳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银子,喜形于色。
    刘国钧看着这些银子,却在想:离开自己的目标要不远了!他要开店的理想,正在这堆银元中闪光。
    这位日后声名显示赫的大企业家,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
    愚顽的慈禧太后不会想到:自己的死竟直接为一位民族资本家创业投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经过日积月累,刘国钧手里终于有了400元。200元来自他帮人家进货所得的“厘头”,200元来自他和朋友搭的“五总银会”,他摇到一个“状元小甲”,先取得了200元的使用权。
    于是他开起了“和丰京货店”。
    就在“和丰京货店”开张不久,辛亥革命的战火给了刘国钧以难得的机会。
    由于战乱,镇上铺纷纷关门避祸。民间的另一种避祸却忽地使市场需求趋热:因为怕兵匪作乱,各家都纷纷将待闺中的女儿竞相出嫁,以免落入兵匪之后,造成失贞而遭更大不幸,于是,与人心惶惶的市面相映成趣的是镇上经常是一派喜庆气氛,爆竹场响彻古镇。
    刘国钧实在舍不得错过这一笔笔生意,他的“和丰京货店”成了镇上唯一开着的店面,生意红火。
    夜晚,“和丰京货店”也打烊了。
    鞠秀英和刘国钧上好店铺门板,就着一盏洋油马灯,盘点着一天的收获。
    鞠秀英一边数着,一边唠叨:“刘国钧,你听到人家在说闲话吗?”
    刘国钧抬头问道:“说什么?”
    鞠秀英说:“说我们要钱不要命!”
    刘国钧苦笑一下:“不要命?不要命有了钱有啥用?还没听到枪声,就开始跑,未免太经不起风雨了。”
    鞠秀英问:“假若这时有一帮匪兵闯进来要钱怎么办?”
    刘国钧抽屉一推,说:“那全给他吧。就当生意蚀了本。”
    鞠秀英担心地说:“恐怕真有兵来,这点钱打发不走他们。听说……”就在这时夜空中响起了“叭”的一声。
    鞠秀英赶忙靠近刘国钧。刘国钧揽着她的肩头,说:“不要紧,是一声爆竹响。”
    鞠秀英喃喃道:“刘国钧,我们能做到现在也不容易,恐怕还是应当留点后路,不然,被兵匪弄个家破人亡也不得了。”
    刘国钧说:“躲也不行的,我们本钱小,就要靠人家不敢做的生意才能活下去。不过,你的话我也是要听的,今晚我们……”
    借着清冷的月色,他们在院墙角处深埋下500元银元。
    他想:只要有这点本钱在,就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革命引起的战乱,使得刘国钧不仅发了一笔婚嫁财,还发了一笔稻谷财。因为农民手头没有现钱,来店中购物要求先赊欠,待秋后用稻谷结帐。刘国钧乐呵呵地同意了。因为革命,官府倒台了,农民不向政府缴粮,而市场银根又紧,因而粮价大跌。以往每石二两半,现在跌至一两半。这样,刘国钧手上记着一大堆赊欠的稻谷帐。
    尤其是9月17日,革命军进入常州城。传说清军将革命军大打一仗,常州城里乱成一片。几家城里的大商号连夜将货物用船运出常州,直奔这个远近闻名的大胆开着的“和丰京货店”,以半价求刘国钧收下。由于刘国钧每日亲自站柜台,从顾客的言谈中,得知清军已向北逃跑了,便一口答应把货物全部接下来。
    货款两清了。但那些运货来的船又被刘老板租用了,不用卸货,就把这些货原船运往四乡向农民赊售。
    那是一个紧张的不眠之夜。虽有消息说清军北撤,但毕竟不知是真是假。倘若此时真有军队杀到奔牛来,则这些可吃可穿的货物将血本无归。
    但天亮时,有人从常州带来消息:南京光复了。
    谢天谢地,他收下的货船在四乡赊售一空。
    不久,民国政府成立了。江南平静了。新政府又要收粮筹粮,稻价又恢复了原价。
    刘国钧在这一跌一落中获得了巨额利润,加上其它收入,这一阵战乱中,他获利达五千多元。
    当那些迁避四方的老板们,坐着小船又回到奔牛时,纷纷拱手向刘老板贺喜:  “恭喜你发了大财哟!”
    刘国钧知道他们此刻正在后悔不已。他只微笑了一下,说:“我是小本经营,只能去冒险,比不得各位家大业大哟!”
    不久,他借着迅速壮大的实力,又盘下了一家倒闭的京货店,取名为“同丰京货店”。
    这时刘黼堂似乎精神也好多了,亲自写了两块店名和一副对联:“和以为贵,同而不流。”这位熟读四书五经的老先生引经据典,既将和、同两字嵌在其中,又警示儿子处世之道。也算是没白读了那一世经书。
    经过这风风雨雨的革命高潮,这个江南小镇的外地小伙子,正在资本积累的艰难道路上迅速前进。在这千年古镇上,他已算得上是个“富甲一方”的大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