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春天里【刘海粟】

来源:常州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11-29

 刘海粟终于走出了漫漫长夜。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举国欢庆。刘海粟在鞭炮声中,在一张大宣纸上画了个风情万种的钟馗,题上了他昔日为朋友画的《钟进士醉酒》的题诗:“看惯千年鬼魅,依然疾恶如仇。乌纱抛却更风流,换起香醪一斗。世上鬼多人恨,环球无鬼君愁。存弓忍把兔狐留,怎敢皆填海口。”以此画自况他的心情。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刘海粟几近枯萎了的生命,他勃发了生命的青春,他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顶峰阶段。海外的子女、弟子和友人相继来探望他,相别数十年的长子刘虎相偕着他未曾见过面的儿媳和孙女连续三次回国探亲。1977年6月,他的长女刘英伦和女婿周良复,将他们收藏的他的中国画37幅,书法5幅,油画8幅编辑成集,在香港出版,用以祝他82岁大寿。港大著名教授饶宗颐、罗慷烈为《海粟老人书画集》作序。饶宗颐在《说势序刘海粟老人书画》中说:“刘海粟之为书画三折其肱,既穷千势以妙通,亦喜人艺之俱老……览公笔墨之高古,循体聘节,如蚕丛新劈,弥有会于任势之旨,因推论势与艺事相关之义,以阐公微意。”罗慷烈在序文中说;“海粟翁之涵浑汪茫,推陈出新,幻变不穷,沾丐万品,尽得风流……然徒艺者亦无由至此。 必也情性襟度学问辞章,辅而成之。翁豪迈和乐,放怀得失,与人交,无崖岸,披肝沥胆,此情性襟度之事也,宜其老而弥健矣。一书无所不窥,旧著六法论等,流传已久,学者圭臬之,特其绪馀尔,此学问之事也。其诗清峭似梆子厚,闲适似杨诚斋;偶然倚声,横溢似陈龙川、刘龙洲,若近作水龙吟铁骨红词,和者甚众,及答和拙作贺新郎,盖可见矣;此辞章之事也。翁之篆隶行草,摩不韵高精绝。余尤爱其狂草,夭矫苍劲,不可端倪,祝枝山、倪元璐弗过也。而人但知翁画,岂然哉!”
    新加坡友人和弟子周颖南、李家耀、张振通、李炯才将他们花所藏刘海粟的中国画共33幅编辑成集,题作《海粟老人近作》,在新加坡出版。新加坡著名学者诗人潘受在序言中称刘海粟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杰出之一代表人物。”
    8月23日,“海粟老人书画展”在香港大会堂高座八楼展览厅开幕,展出刘英伦夫妇和罗慷烈、周颖南、张振通等所藏中国画、书法、油画共60幅。这是他在香港的第一次个人画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随之,他在政治上获得了彻底平反。1979年1月16日,上海市公安局(79)沪公改---(4)第990号文为刘海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曰:“将刘定为反革命分子是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造成的错案。”4月20日,南京艺术学院举行大会,宣布改正刘海粟错划“右派分子”,恢复名誉,恢复一级教授。6月5日,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1979年6月26日,刘海粟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这是新中国诞生后他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个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展期一个月。展出他1922年至1979年创作的中国画108幅,书法7幅,油画69幅,共184幅.展览会前言中说:“海粟先生不但是位艺术教育家,而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他主张在艺术上贯通古今,融汇中外,勇敢创新,不落陈套,加之他对书法的精心研究,笔墨功力深厚,因此,海粟先生的国画、油画,气势磅礴,劲健有力,变幻多姿。”美国著名演员、收藏家卜合多次到会参观,要求购藏12件。 展品全部非卖品,刘海粟不答应,卜合一再与中国美术馆负责人洽商,呈报文化部,为中美关系和文化交流出发,文化部做了海粟的工作,同意卜合购藏其中的《牧牛图》、《大红牡丹》。他将画款七万美元全部捐给了国家。著名艺术家、香港《美术家》杂志主编黄蒙田在香港《大公报》发表的评论中回顾说:“刘海粟当时追求创新的方法之一是‘贯通内外’。许多作品显示出两种形式的互相影响。有些中国画山水的着色和带色皱法,山水的色彩线条,焦墨花卉的运笔,山水和花卉的泼色,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意味到后期印象主义油画的强烈色彩和简洁线条,相反,在某些油画上的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方法,也使我们联想到它来自传统中国画。几幅桂林油画写生,我们就强烈感觉到,也是中国画技法――主要是线条和色块组成形象的方法带到油画里去的。虽然油画的色彩和深色线条没有墨色在宣纸上产生的晕染特点,但油画上稀薄的明快的用色,简洁概括的用笔,所构成的意境,却产生了浓郁的中国民族气派。这种情况使我感觉到,刘海粟的‘贯通中外’不是一分中国画加一分西洋画,那一类结合方法,而是二者不同程度的精神融汇。我们才觉得这些作品是有油画特色的油画。但在表现方法和构成的意境上,有着明显的中国民族特色。它的形式首先是油画,就是中国画家注入了中国民族艺术精神的油画……”黄先生在预展前看到刘海粟在巴黎临摹的西方古典名画,认为“中国还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工作."说他“喜欢《玉溪流泉》,我们仿佛听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的淙淙声,仿佛感受我们正处于一个清凉世界。我不同意说它是‘中国画式的油画’的说法。他用画笔醮了色彩就像用毛笔醺了水墨那样涂去,色涂得薄却异常丰富,笔用得简却概括性高。可用‘水墨淋漓’四个字来形容它,虽然它没有水和墨,只有油和色,但却表达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它是油画而不是中国画,只是这些油画不是原封不动的外来形式,而是经过发展了的形式。”
    6月30日,他被任命为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0月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1月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南京艺术学院和江苏省美术馆联合为其举办的“刘海粟绘画展览会”在江苏美术馆开幕。展出中国画107幅,书法6幅,油画76幅,共189幅。11月28日南京《新华日报》以整版篇幅选载展出的中国画4幅,油画3幅和副院长谢海燕的文章《八四方少年、老干发新花――介绍刘海粟教授及其画展》。
    1980年1月2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举办的刘海粟绘画展览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展出中国画108幅,书法6幅,油画80幅,共194幅。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江丰在画展前言中说:“刘海粟先生是我国美术界的老前辈,是我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粉碎‘四人帮’后,海粟先生的思想更加解放,对艺术的探求更加努力,创作精力之充沛不减当年。”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沈柔坚在《写在海粟画展前》一文中说:“刘海粟的名字与中国新美术是紧相联系的,他引进欧洲的美术教学方法,培植后进,在创作上又把中西画法熔铸腕底,自辟蹊径,与时俱新。 他是我国当代老一辈卓有成就的美术教育家和艺术家……八四方少年的海粟老人,正在他的漫长的艺术道路上雄心勃勃地继续探求新的艺术境界。”《文汇报》、《解放日报》都以整版篇幅选登了展品和文章。画展取得很大成功。
    1981年1月4日,刘海粟夫妇在南艺副院长谢海燕和江苏省文化局负责人的陪同下,从上海乘飞机去香港。出席由香港新鸿基有限公司举办、香港集古斋赞助的“刘海粟书画展”开幕式.在机场受到了新鸿基有限公司主席冯景禧夫妇、罗慷烈和黄蒙田先生等的欢迎。6日下午4时,画展开幕式酒会在香港大会堂底座展览厅举行。由财政司夏鼎基爵士夫人剪彩,谷牧、江丰、阮波和江苏省美协、文化局及许多朋友都致电祝贺,香港文化艺术界很多著名人士饶宗颐、罗慷烈和事业界人士包玉刚、李嘉诚、黄觉诚、冯景禧夫妇等出席了开幕式。新加坡美协主席刘抗专程来香港看望他。展出中国画、油画、书法作品155件,绝大部分作品为新近在桂林、苏州、黄山所作。展出一周,观众达八万人次。泼彩《锦绣山河巨樟)冯景禧以100万港币购藏。刘海粟把这笔钱捐赠给甫艺,三分之一作奖学金,其余作购买图书和教学器材费用。书法“精神万古,气节千,秋”八个大字,被船王包玉刚先生以10万港币购去。《黄山宾馆烟雨》由李嘉诚以35万港币购藏。泼墨《始信峰松林》、《黄山青鸾峰》、《万壑争流》、《芭蕉樱桃》、《墨荷》、《熊猫》、《一树独先天下春》、《鳜鱼》和草书《秋兴》、《福寿》皆被人用重金购去。各报先后都出版了画展特刊,刊载了香港学者和艺术家的评论,饶宗颐、罗慷烈、高美庆先生等对刘海粟献身艺术坚韧不拔的精神称赞不已。在港期间,他还应邀到港大亚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刘海粟自从获得自由后,他重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1982年,他从一月份开始,用八个月的时间南游粤、闽、赣,先后抵达厦门、泉州、珠海、中山、深圳、汕头、揭阳、广州等地沿途作了成百件作品。他云游在云贵高原、齐鲁大地,大江南北,徜徉在黄岳,匡卢的奇峰、湍流、红梅、香荷、葡萄、紫藤、怪柏之中,美从他心中流出无尽无绝。他最感骄傲和自豪的就是十上黄山。 
    1988年7月12日,他从南京乘汽车向黄山进发.黄山于他来说,是他的艺术之山,生命之山。1980年他七上黄山,1981年他八上黄山,1982年九上黄山,这次是他八年中的第四次登临。他和黄山有着特别的情感,他海上一次都有新的感受,黄山成了他的精神支柱,黄山在他的速写、素描、油画、国画中无所不在,他最杰出的作品都是黄山赐予的,他黄山画的大泼墨、大泼彩,中西技法相互渗透,集古今萃华于一体.评论家谓之气吞山河,登峰造极。
    1980年7月16日,他七上黄山时作过中国画《蓬峰紫霞》、《黄山宾馆即景》、《万山溪谷》、和油画《青龙腾波》、《黄山烟云》、《始信峰松林》、《锦绣河山》、(黄山》、《百丈泉》、《青鸾舞雨》、《白龙潭》,《溪谷林泉》、《溪雨流舟》等等。回去后制了方印曰:“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黄山是我友。”上海师大的江辛眉教授评之曰:他“所画的黄山,比黄山本身更概括,更神气,更美化。”又说“石涛得黄山之灵,梅矍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黄宾虹晚得黄山之浑厚深邃,海老得黄山之真、之神、之变、之力。”
     1981年7月31日他八上黄山时,作了中国画《百丈泉》、《黄山人字瀑》、《莲花峰天都峰云际会图》、《烟昏雾螟千山雪》、《万古此山此风雨》、《何年开混沌》、《散花坞云海》等。作油画《黄山桃园》、《天都峰朱砂峰云松》、《白龙潭》、《汤口速写》。
    1982年8月8日,他九上黄山。在黄山作了中国画《百丈泉》、《翠微峰》、《天都峰云烟》、《壁裂干仞》、《雷暴奔腾》、《黄山天都峄》、《清凉顶奇松》、《光明顶速写》、《可以横绝西海崩》、《天都峰莲花峰》、《天都峰古松》、《到此始信》、《白鹅岭道中》、《黄山光明顶》、《立雪台晚翠》、《后海云雾》、《黄山白龙桥》、《慈光阁)、《桃花溪》、《黄岳雄姿》、《黄岳人字瀑》、《黄山松涛》、《黄山天门坎》、《天都峰飞云》等等。还作了油画《黄山温泉》、《白龙潭》、《西海门晚霞》、《石笋岗风云际会图》、《回音壁壮观》等。
    他十上黄山创作了大量作品。中国画有:《龙虎斗》、《散花精舍写梦笔生花》、《石笋岗奇松》、《清凉台》、《裂壁云岚石笋寒》、《清凉台烟雨》、《金笺红牡丹》、《墨牡丹》、《梦笔生花》、《文光亭泼墨》、《吞吐黄山》、《松涛呼啸乱云飞》、《云谷寺雨溟图》、《光怪陆寓泼彩黄山》、《云山缥缈》、《金笺黑虎松》、《晨光青岚》、《升仙台二松》、《始信峰石壁》等90多幅,和油画《始信峰晴翠》、《黄海奇观)、《云谷山庄》、《西海晚晴》、《云涛似江流》、《雾笼北海》、《日出》和在九华山作《九华山肉身殿》,总计百十幅作品。9月8日夜,他画了此次黄山行的最后一张画。他在这幅告别之作上题一首发自他心底的长歌:
    芥于须弥,偏钟爱,黄山秀色。游人仰望,楚天清澈。点点苔花飞壁上,层层雪气浸诗页,温吾怀。翠海啸,松涛声宏烈.
    十番上,难言别,情缕缕,抽不绝。纵挥毫万次,丝丝遥接。砚上落红吹不尽,纸边醉蝶添彩墨。梦悠悠,常怀众峰峦,云千叠。
    他把这幅画题为《满江红》。
    9月9日他回到上海。12日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美协和上海公共关系协会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开幕式。画展组委会主任汪道涵为画展剪彩,江泽民为画展撰写序文并到场向刘老祝贺。参加开幕式的有刘靖基、叶公琦、曾庆红、毛经权、夏征农、陈至立、胡立教、朱屺瞻、沈柔坚、吕蒙、谢海燕、保彬、朱金楼等1000多人。上海《文汇报》刊登了沈柔坚撰写的《观刘诲粟十上黄山画展》长文。文中说,“这些画幅中回旋着一种惊人的力量,这股力量雄浑泼辣,是画家刘海粟特具的,它是坦荡的心胸,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的总和。”《解放日报》也刊了端木复的《有情与无情之间――刘海粟十上黄山纪实》长篇通讯报导。 
    在他获得政治和心灵的自由后的新时期中,他到底创作了多少国画、油画、书法和诗词,无人能统计出准确数字,他的近作展览会从北京开到南京,从山东开到上海,从神州大陆开到香港、新加坡,他两度应邀出访日本,会见了日本首相中曾根,又应法国政府邀请,重游了故地巴黎,会见了密特朗总统,他还应邀去了新加坡,会晤了黄金辉总统,还和40年前随他逃难印尼的胡氏兄弟、此时的新加坡财长及友人和弟子们再次欢聚。《刘海粟名画集》、《刘海粟油画选集》、《海粟老人近作集》、《海粟老人书画集》相继由上海、福建、新加坡、香港出版。许多作品被印成单张,还有的被印成邮票发行。《刘海粟书法集》、《刘海粟艺术文选》、《刘海粟艺术集评》、《刘海粟诗词选》、《黄山谈艺录》、《齐鲁淡艺录》、《花溪语丝》、《刘海粟画语》、《刘海粟存天阁谈艺录》和《刘海粟传》相继出版,介绍他绘画艺术的电影艺术片和以他的身世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也与观众见了面,他获世界大奖17项,他的传略收入40多种世界名人传集。他的影响早已飞越了国界,已是名满环宇的大艺术家。马来西亚的李家耀撰文称他是“东方的毕加索”。 锡吾称他的画为“创新的艺术”!自由和欢乐使他回复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