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进攻?还是退让?【瞿秋白】

来源:常州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11-06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理论上和经验上都严重准备不足的瞿秋白以及中共中央,在进攻还是退让的抉择问题上陷入困境。
中共中央面临的第一件事是北伐问题,是继续北伐,还是暂缓北伐?最后同意了鲍罗廷提出的中共应同国民党一同北伐,与冯玉祥部会合,打通苏俄通道的主张。
第二件大事是农村土地革命是否进行?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们为此整整争论了三个月。中共五大决议中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同时又有保障小资产阶级利益,不分小地主和革命军人土地的规定,这是无疑比较明智稳妥的考虚。然而,既要同国民党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又要进行土地革命,这本身就是颇为矛盾的政策。汪精卫等国民党领袖们利用这个矛盾,施展其两面派手段,在表面上高谈解决土地问题,实则却以国民党中央名义发布训令,指责农民运动过火,反对土地革命。而当时,中共领导的城乡工农运动确有“左”的偏向和过火行为。例如,城市工人、店员在经济斗争中对工商业者提出过高要求,无限制的罢工、旷工、侵犯小店东、小业主的切身利益,以武力解决劳资纠纷,甚至随意捕人,使中间阶段感到恐惧。在农民运动中提出“有土皆豪,无绅不劣“过左口号,造成农民运动中任意指人为土豪劣绅,擅自捕人游乡,随意罚款打人,以致驱逐出境或就地处决等等。以上种种,往往被反动派利用来煽动反共情绪,分裂革命队伍,从而加剧了形势的恶化。
5月13日,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发出反共通电,攻击工农运动,攻击共产党。并率军直逼武昌。叶挺奉命率军与夏军激战,几天后进驻汀泗桥,解了武昌之围。
夏斗寅叛乱发生的第二天。5月14日,瞿秋白在《论中国革命中之三大问题》一文中,提出中国无产阶级内部由于有破产农民和游民无产者等的存在,不免受无政府主义影响;无产阶级应该全力巩固对小资产阶级的影响,争取他们。不但要防止店员、学徒干涉营业内部的事,禁止无故捕人等无政府行为,并且应当提出改善小资产阶级的生活状况的实际政纲;与小资产阶级联合并不须牺牲无产阶级的利益作为交换的代价。瞿秋白的农村革命中纠正“左”的偏差无疑是适用的。但在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下,纠“左”是很难收效的。
夏斗寅乱刚被击溃,5月21日夜,驻长沙的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率部叛乱。在长沙一带屠杀革命者和工农群众,史称马日事变。5月29日,江西省长朱培德下令将在江西和第三军中的共产党员遣送出境,停止全省工农运动。湘鄂赣三省的土豪劣绅向农民群众疯狂反扑。
形势的逆转,仍旧无法使陈独秀和中共中央以及共产国际代表们清醒,依然对汪精卫、冯玉祥、唐生智抱有极大幻想挟持汪精卫以改组国民党军队,竟在6月5日将共产党国际的根本无法执行的秘密训令(从下面夺取土地;革新国民党中央;建立7万人的中共武装;组织革命军事法庭,惩办反动军官)拿给汪看。这个训令,便成了汪精卫公开进行反共的主要借口之一。6月5日,汪精卫解除鲍罗廷的国民政府顾问的职务。19月,汪精卫、顾孟余、孙科等与冯玉祥、蒋介石举行郑州会议,酝酿武汉“分共”。19日,冯玉祥又与蒋介石、李宗仁等举行徐州会议,决定冯蒋共同对奉系军阀作战。并由冯电促武汉政府反共,要求汪蒋合作。随后,冯在所部和辖区开始遣送共产党人离军或出境。中共中央对冯的幻想,也完全破灭。但是,为了讨好汪精卫,陈独秀、鲍罗廷乃至中共中央仍然以压制工农运动,屈从汪精卫为工作指导方针。6月28日,中共中央借口避免给反动军官以反共的口实,决定解散湖北省总工会纠察队。29日,三十三军军长何键发布反共训令,要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唐生智令与共产党分离。汪精卫集团的反共已为既成事实,中共中央还要向汪让步。6月30日,在中共中央全会上,中央委员恽代英质问道:“现在中央很奇怪,我听说秋白同志到处作报告是‘进攻’‘进攻’,现在中央又决定‘退让’‘退让’,中央内部都是否有不一致?”共青团中央任弼时发言反对中央领导人扣压共产国际紧急指示,并宣读共青团书面决议反对,要求实行土地革命。陈独秀大怒,把书面决议撕碎掷地。在这次中央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11条政纲中承认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袖与监督”,工农革命武装“均应服从政府之管理与训练”等等。然而,种种退让都不能拉住汪精卫,反而更加助长汪集团的反共气焰。汪精卫对于斯大林未能兑现1500万卢布援款的许诺十分不满,在内外交困之下,仍以国民党为其安身立命之地。7月14日晚,汪精卫召开秘密会议,确定“分共”计划,15日召集“分共会议”,正式宣传和中共决裂。26日,免去各机关中共党员职务。不久,就在武汉地区实行大屠杀。
后来,瞿秋白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写道:
当时政治局委员之中,个个都是动摇无主的,即使有若干不同的倾向,也无什  么作用,对各人自己都无作用,不能说对群众及“大政方针”了。
从北伐到武汉,到上海第三次暴动,没有谁能讲他没有犯机会主义的错误。我自己也是很脆弱的,只是我可说有不同的意见的。
瞿秋白总结历史时,不隐瞒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对别人的批评也公允客观,不愧为正直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