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皖南育英【恽代英】

来源:常州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11-20

1920年秋天,恽代英到农村去,到民间去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他急切地在江南大地上奔波、思索、忧虑、烦恼、奋斗,多方没法,要找个实验的地方,实现他的未来之梦。
    他对武汉周围可能去的地方都作了比较,最后决定,除一部分人分散活动外,把互助社、利群书社同仁的大部分力量集中中南线,向南发展。在长沙,除了已有余家菊、陈启天在那里教书外,又派卢斌、唐际盛、刘逃走民等人于10月10日启程,去长沙一师读书,准备学成毕业后,回来发展湖北的小学教育。接着,他自己也去长沙一师,向爱社的青年专门讲了国家和政党、帝国主义和阶级斗争等问题,为他们打开了认识当今世界更广阔的思路。
    他还访问了衡州,新城煤矿区,结识了蒋先云。他原想建大营于衡州,调查后觉得那里条件不还不具备,便决定去安徽宣城。他应宣城师范(安徽省立第四师范)校长章伯钧之邀,担任该校教务主任。
    深秋时节,恽代英召回在黄陂余家湾小学教学书的李求实,又带上利群书社的吴华梓、刘茂祥,一行四人离开武昌,乘轮船直奔安徽宣城。
    轮船到达宣城洋船码头,细雨洒洒而来,代英他们挽起裤脚,打开雨伞,找着行李,穿过嘈杂的人群,冒雨步行到“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去码头接人的学生扑了个空,匆忙赶回学校时,听说恽先生已自己带着行李到校了,“我们怎么没看到呢?”个个又钦佩、又惊奇。
    第二天上午,恽代英在理化教室讲演。他那动人的姿态,丰富的表情,有力的手势,风趣的语言,把在场的学生都征服了。
    恽代英和他带来的三个附学生李求实、吴华梓、刘茂祥是为了试验他们的“未来之梦”计划而来宣城的。所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改革上,希望通过改革,提倡学生走向社会,改造乡土,改造社会。他说:“教育家应该注意使学生只知服从理想,不知服从权力;不但不应该盲目地服从权力,对于不正当的权力,应该反抗……”
    首先,他不但要求学生学好正课,而且要从事各项有益的课外活动、社会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他迅速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建立班会制度,帮助学校整顿校风,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在教员中建立了国学研究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各科教学研究会等,加强教师的研究风气,提高教学质量。
    过去,这个学校的学生生活散漫,星期天吃酒赌徒司空见惯,甚于有个别学生出去寻花问柳、宿娼嫖妓。代英来校后不久,学校风气就有了明显改善,学生按时早起、学习、休息,秩序井然。
    恽代英用互助社的成功经验,也在学生中鼓动建立各种社团,由吴华梓、李求实、刘茂祥三个有实验经验的青年到各班去推动。加上宣师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带头响应,没有多久,跨班级的“求我社”、“互助社”、“觉社”、“爱智社”、“新群社”等社团像雨后春笋在全校涌现,并各出心裁,如百花争奇斗妍。社员们订阅进步报刊,交流学习心得,出版墙报,记日记,开日会、讨论会、辩论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又互相推动。学校的学习空气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政治觉悟、认识能力、组织能力都提高了。
    由于这个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要到社会上去实习,平时同周围群众的关系比较密切,四乡群众容易受学生影响,因而附近群众的思想了也随之日渐活跃起来。恽代英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也多方寻求和群众接触的机会,每逢各种纪念日,学校举行各种活动,他对学生演讲时,也欢迎四乡群众在旁边听讲。他往往一讲就是几个钟头,但句句都打进群众的心坎,加上不时插进一些生动有趣的笑话,使全场听众都欢腾起来,所以他的讲演不但学生爱听,老乡也都听得入了迷。
    恽代英除担任教务主任外,还兼教修身、英文和高年级的教育课。他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废除旧教材,使用自己编印的新讲义;学生自己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自由发表见解。他主张“人的教育”,即教育要“顺着学生生长的原理”,使他们在心理方面、社会方面,得着他们“本身合当的发展”,“教师则为社会为学生来做这种教育事业的”。他说:“这就是我的教育哲学。”他提倡学生自治,成立自治会就是本着这个原则。
    恽代英认为,当时的修身课,讲的都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封建道德、伦理观念等内容。于是,他丢掉原来的课本,自编讲义,老师讲完后由学生自由讨论。讲义的文字明白流畅、通俗易懂。讲课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有: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改造世界;从小的方面也有青年们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个人修养,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既让同学不断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又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他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油印了他自己写的《我的生死观》、《我的恋爱观》、《烦闷的人生》等文章。阐述自己对生和死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时作参考。
    为坚持师范生的敬业精神,他教导学生:“为了培养下一代的儿童,普及教育,唤醒民众,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多么光荣啊!能为育人工作干一辈子,世界上还有能比这更有意义的事吗?”
    他主张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要求学生直接喊他的名字。他认为,学生对教师,“爱便易信,信便易从,果然信了从了,就能协调一致,练习公民资格,养成学生自尊心和独立精神”。所以他同学生亲如兄弟,学生都愿意同他讲知心话。
他坚持一个信条:“凡事应由学生严格监督教职员,教职员严格监督学生”。同时,凡是要学生做的事,代英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走在前头。天色黎明,他就起身出门,到大操场,和学生一起跑步。学校跑步的最高记录是29圈,他初学乍练,从4圈练起,逐步增加,十几天后,也能连跑20多圈了。
    老校工的摇铃声,是师声必须共同遵守的起居、作息准则。代英总是一闻铃声,立即拿上教具,快步进入教室。台上聚精会神地讲,台下静心认真地听,人来没人打瞌睡的。
    代英一工作起来,常常废寝忘食,错过了学校的用餐时间,后来只好和隔壁的一个同事约定:到了吃饭的时候,那人走过他的门口时,敲碗为号,以此提醒代英。
代英每月收入,加上稿费,略高于其他同事,但仍过着穷书生的俭朴生活,每月除寄家中的生活费和书社、社团的活动经费以外,就把余钱支援贫寒学生。但学生们都亲眼看到恽代英布鞋、粗补救,一件布袍长仅过膝;身无长物,只有一副近视眼镜、一只手表;晚上在一个木箱里盛水洗澡。他几乎像个清教徒。
    一入寒假,恽代英就“身背小包,脚穿草鞋”,步行去芜湖。他应芜湖学联邀请,在第五中学给青年们作了“到民间去,到社会去”的演讲,提倡学校社会化、学生平民化。
    他访问了安庆、南京、上海之后,又乘船回到了武昌。刚进利群书社大门,他就收到雷纪堂、万凤楼从河南信阳的来信,说他们要在寒假里,在柳林大兴土木,修盖校舍,准备创办柳林学校。他们想和互助社、利群书社密切合作,照《未来之梦》里的设想,办好教育,建设新农村,希望能和代英详谈。
    代英星夜赶到柳林,在施工现场会见了这两位当年中华中学的同事和老同学。和他们一起充分商量了计划后,代英又带着昂奋的情绪,奔赴黄冈回龙山,和卢斌、林育英、林洛甫一起察看了小学的新校址,恢复了林育南创办时的校名,挂牌“滩新小学”。
    他同产业工人林育英一起安排好毛巾厂开办事务,又和老友黄负生、刘子通、李书渠等联合创办了以教师、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新型刊物《武汉星期评论》。这时寒假已结束,他就心情舒畅地回宣城教书去了。
    又一个5月来到了。这时有两位朝鲜爱国志士来到宣城。恽代英特邀请这两位流亡革命者,以亲爱的亡国遭遇,向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朝鲜志士讲完后,代英立即登上讲台,讲了朝鲜的亡国痛史,补充了朝鲜志士未能畅述的意思,听得朝鲜友人也不断擦泪。尤其是他那真挚的感情,强烈的爱憎,生动的表情,使演讲更加动人,不但自己讲得声泪俱下,朝鲜志士也越听越感动,不禁抱头痛哭,全场出现一片饮泣声,结束讲话时,恽代英手握拳头大声疾呼:
    “朝鲜亡国是面镜子。我们务必要记住这沉痛的历史教训。我们要团结起来,只有团结自救,才能自力复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朝人民要相互支持,同仇敌忾,誓死不当亡国奴!”
    恽代英的讲演一结束,台下顿时爆发了热烈的鼓掌声、口号声。
    接着,在宣城各界纪念五四、五七的群众大会上,恽代英又连续两次发表了激昂慷慨的演说。这两次演讲,在宣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宣城广大青年的爱国热忱被激发起来了。恽代英又进一步发动学生成立了“抵制日货委员会”,宣城立即掀起了反日货热潮。爱国学生昼夜到洋船码头去检查日货,捣毁了专门贩卖日货的庆成商店,并把搜查出来的日货堆在府山头(现体育场)烧毁。这场烈火,触怒了宣城的恶势力。校内外的反动势力一致认为这把火是恽代英点的。
    恽代英不为所动。过了几天,在积谷仓举行五七、五九国耻纪念大会时,在这所当年用作仓库的广场上,他又一次站到讲台上,向宣城青年慷慨陈词:
    “……一切爱国的人都应该起来反对袁世凯的卖国行为。可是,今天还有些封建余孽、官僚政客、地主豪坤、遗老遗少,仍跟袁世凯一鼻子出气,认敌为友,嗜财如命,只知争权夺利、鱼肉人民。他们还是中国人吗?
    换了口气,他扫视了一下广场,看到几千双眼睛正望着他,压在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抑制了,又愤慨地说:
    “他们不是人又是什么呢?是凉血动物!简直是畜牲!”
    这番讲话传开后,群众个个称快,但宣城的当道者却对他既痛恨又害怕。地主豪坤们抓住代英讲话中的片言只语,大肆渲染,说恽代英来宣城过激主义,是“过激党”。在发给安徽督军张文生的长达400多字的密电中,他们诬蔑恽代英“组织党羽,煽动学生,图谋不轨,大逆不道”。他们还策划当地军警,在宣师周围巡逻,并扬言:恽代英要不走,就要撤换校长,再放火宣师的房子。宣师师生愤慨而震惊,而代英镇静异常,处之泰然。
    为了学校的安全,恽代英决定马上离开学校。章伯钧又担心又惋惜。
    6月间,恽代曲和李求实、吴华梓、刘茂祥离开宣城师范,和初来时一样,没有惊动任何人,只通知了几个愿意和他一起去游黄山、到农村调查研究的学生。
    他们步行经泾县,到达旌德县,畅游了黄山,一路进行调查研究,从农民生活中得到第一手材料,寻求开展农民需要的农村教育的最佳方案。
    恽代英和这几个志同道合的学生,边走边看,同农民不断攀谈,向他们宣传农民的穷苦不是天生的,鼓励农民起来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解除自己的痛苦而奋斗。他们从旌德绕南陵,又到青阳,进入了九华山区。
    下山时,他反复对伙伴们说:黄山之行,九华山之行,让我们皖南山区,看到了旧中国的一角。我们应该认识到,改变中国农村的落后面貌,是每个有志青年的光荣责任。尤其是师范学校的青年人,必须下定决心,到农村去,到田间去,和农民交朋友,了解农民疾苦,找寻解除农民苦痛的办法,教育农民为解除自己的枷锁而奋斗!
    他望着几个年轻的朋友,满含深情地说:真正了解农民生活的人,才会同情农民,他说的话、做的事,才能得到农民的信任;能得到农民信任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恽代英和他的七八伙伴,在长江边的大通码头上分手了,恽代英去南京出席少年中国学会年会。